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历史教训:中俄曾三次结盟,中国损失有多巨大?

京港台:2024-5-23 05:27| 来源:中西ABC | 评论( 80 )  | 我来说几句


历史教训:中俄曾三次结盟,中国损失有多巨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20多年来,中俄关系从一个高度攀上另一个高度,从一个个旧版的“历史最好时期”攀上一个个新版的“历史最好时期”,体现出空前的“合作无上限”。

  这种“无上限”却有一个“界限”,那就是不结盟。

  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国与俄国曾经有过三次结盟。每次结盟,中国的身份都类似于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去巴结一个暴发户,每一次结局都很惨淡,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样子。

  我们接下来看看,那是一段怎样不堪回首的经历。

  第一次结盟:甲午战争后的《中俄密约》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国力大衰。

  面对新贵日本(专题),俄国有意拉拢李鸿章,李鸿章也希望抱俄国的大腿,以制衡日本。由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盟行动开始了。

  1896年,受俄国邀请 ,李鸿章赴俄祝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私下里,他与俄国首相维特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表面上承诺与中国联合修建中东铁路,实际上却是借修铁路之名,行侵占整个东北、实施“黄俄计划”之实。

  俄国势力如洪水般涌入东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通过中东铁路,俄国控制了东北的资源和贸易,获取了巨大利益。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绞杀义和团。东北跟义和团毫不相干,沙俄却单独派兵17万,占领了整个东北。同时,他们还制造惨剧,赶杀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

  沙俄的独占行动引发了日俄战争,东北成为两强争夺的战场。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造成东北由沙俄独占变为日俄分占,整个东北北部落入沙俄的熊掌。

  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登台。1929年,张学良不满苏联人的控制,他的东北军与苏联之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结果造成黑瞎子岛的丢弃。

  东北局势随之进一步恶化,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控制了整个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

  这次结盟的影响延宕数十年,为日本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隐患,提供了基地。

  可以说,这种不平等的结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发展的最起码的决定权。

  第二次结盟:抗战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抗战胜利,民国政府希望通过与苏联结盟,获得国际支持,巩固胜利成果。

  蒋介石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承诺支持中国,但条件是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

  国力虚弱的中国不得不打掉牙和血吞地接受这个事实,从此失去了正北方约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不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对民族尊严的打击。

  苏联还在东北驻军,控制了战略资源和交通枢纽,把大量有生资源,拆得动的全部拆走,拆不动的就地毁掉。中国在东北的主权进一步沦落。

  条约签订后,苏联直接干预中国内政,以东北为基地,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内战,进一步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能力,使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内战结果,蒋介石政府败退台湾(专题),造成两岸至今分治的局面。

  第三次结盟:1949年后的“一边倒”政策

  1949年,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选择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

  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将欧美势力完全排斥在外。

  这是一次主动地对另一半世界的屏蔽。中国与欧美主流社会脱节,失去了与世界体系融合的机会。直到1979年,中国都被排除在国际主流经济和政治体系之外,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朝鲜(专题)战争的从天而降,打断了中国的休养生息。苏联推动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导致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代价。

  数十万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战争的经济成本也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成了严重负担。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场战争导致中美关系极度恶化,使中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难以融入国际社会。

  苏联的援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国的工业化,但更多的是掣肘,使中国无法自主决定发展方向。

  这次结盟使中国错失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机遇。当日德这些战败国实现经济起飞的时候,中苏关系却在60年代完全破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陷入空前孤立,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动荡。

  通过对三次结盟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每次结盟中付出的代价都是惨痛的。领土的丧失、主权的受限、经济的发展受阻、人民的生命损失和大半个世纪的战乱不堪,这些都是中国为结盟付出的沉重代价。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中的结盟必须谨慎又谨慎。中俄关系的复杂性和大国博弈的残酷性警示我们,依赖单一大国的外交策略风险巨大。

  未来中国应制定稳健、平衡的外交政策,在全球化时代追求合作共赢,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

 

相关专题:俄罗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6 12: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