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倍距离想到的距离

作者:异域堂  于 2010-1-23 19: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6评论

关键词:

      据说这是南京大学等五校自主招生选拔“南大特色测试”中文科综合卷的一道小作文题:
下面这首短诗(详见文末),在语言和形式上都很奇特,发表以后引起争议,有褒有贬,你认为这首诗包涵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吗,它是否体现了审美独创性,结合你的读书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你感受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写一段300字以内的品评文字,题目自拟。
  二倍距离
  -----林亨泰
  你的诞生已经
  诞生的你的死
  已经不死的你
  的诞生已经诞
  生的你的死已
  经不死的你
  一棵树与一棵
  树间的一个早
  晨与一个早晨
  间的一棵树与
  一棵树间的一
  个早晨与一个
  早晨间
  那距离必有二倍距离
  然而必有二倍距离的

    如此试题,我看了好几遍也不知其所以然;想到“高深的就是你不懂的”格言,于是就想附庸风雅的赞叹几句,然而就是赞叹也无从置喙,所以就拿到村里请教高人吧。
    我想说的是,想不到离国才十几年,台湾诗人就“引领”大陆学府的风骚了。而我这个也读过中国书的中国人却无论如何也读不懂这“著名诗人”的“诗”句。这距离岂止是“二倍距离”?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我觉得说话是让人听懂的,写文是让人看懂的,目的就是交流。当然你有权不与人交流而自我陶醉。奇怪的是南京大学等五校想考什么人呢。
    它使我脑海里浮现一幅画:身穿“新衣”的“皇帝”在朗读上面的诗作,大臣们莫不顶礼膜拜百口交誉“圣明”,而老百姓则指手画脚笑问“这光屁股老头在发什么神经?”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0 回复 oneweek 2010-1-23 21:37
猪读不明白。 反正看你写的, 先送花一朵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0-1-23 23:06
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当然你有权不与人交流而自我陶醉。
它是否体现了审美独创性,
---这距离岂止是“二倍距离”?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结合你的读书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你感受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不求面面俱到)
---想到“高深的就是你不懂的”格言,于是就想附庸风雅的赞叹几句,然而就是赞叹也无从置喙,所以就拿到村里请教高人吧。

您就是高人:)

发端于西方的这种文字试验,美其名曰“现代诗”, 确实要人去猜的---猜在文学阅读是必须的----结合知识和想象的理解。常规的诗歌,现成的词句和形式,照规矩模仿,中学生就可以写得很棒。到大学里,就学习研究这个,也确乎是一种创造,不落俗套,挑战阅读习惯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懂或不懂,懂多少算真懂,不是作者关心的。

抛开不习惯的句式,来看其中表达的内容,其实就是写生与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有关的分析是这样的(以下为转载),

简析:每一段都要连成一句话来读,并且要不断变化中心语。

第一段只要能理解两句话就能基本读懂:

诞生已经诞生
死已经不死
“诞生” 、“死” 在这里被赋予和“你”一样的生命。如果你已经诞生,那么你诞生这个事件本身也就发生了(第二个诞生),如果你已经死了,那么你死这个事情本身发生了,也就不能再消失(不死)了。这一段讲的是生命的生与死 和 事件的生与死 之间的类似关系。

第二段只要能打破思维的惯性,把时间与空间统一地交织起来就容易理解。

树代表空间
早晨代表时间
两棵树之间有早晨吗? 不止两树之间有,早晨存在于世间万物之间。两个早晨之间有树吗? 两个早晨之间不止有树,还有世间的万物。

2010年1月,这首诗出现在北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五校自主招生考试题目中。

有的考生称被这首“怪异”的诗歌“折磨”得晕头转向,有老师批说这道题“高估了学生鉴赏能力”。网上批评学校为难学生,南大负责人称学生可从各种角度来写,而且对此诗进行批判的考生多拿到高分,并称读不懂而无从下笔的学生不是学校想招的。

有考生称“杀死的脑细胞一年内都补不回来”!,有网友调侃,这首诗的名字应该把后面三个字去掉。

[作者介绍]林亨泰(1924年12月11日-),彰化北斗人。曾为台湾诗坛“现代派”成员之一。后来成为笠诗社发起人之一,也是笠诗社首任主编。为“跨越语言的一代”诗人、诗评论家。著有诗集《灵魂的啼声》(日文)、《长的咽喉》、《林亨泰集》、《爪痕集》、《跨不过的历史》;诗论集《现代诗的基本精神》。作者介绍]
1 回复 hu18 2010-1-24 01:11
南大当昏。
1 回复 xqw63 2010-1-24 05:03
幸亏咱没有学文科
0 回复 异域堂 2010-1-24 07:55
穿鞋的蜻蜓: 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当然你有权不与人交流而自我陶醉。
它是否体现了审美独创性,
---这距离岂止是“二倍距离”?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结合你的读
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沟通主要是靠对共同文字语言的理解,“猜”在文学阅读中不应该是必须的(考古或谜语等除外),因为猜出来的东西都未必是作者的本意。就如“第一段只要能理解两句话就能基本读懂:诞生已经诞生  死已经不死”,那么作者为什么写成:你的诞生已经  诞生的你的死   已经不死的你  的诞生已经诞  生的你的死已  经不死的你   呢?既没有标点符号,我们就只能按照作者的自然段去阅读,结果似“喘不上气的遗嘱”。当然作者不必在乎读者的感受,问题是南大把它拿出来当试卷,就有点哗众取宠了。报载某“荒诞画家”把自己裸体染满颜色再在画布上滚动,成就的一幅抽象画,有评论为:热带雨林,有评论为星球大战,有评论为炙热的爱,其实都是读者的猜想已和作者的本意无关了。
1 回复 打斷打狗棒 2010-1-27 11:13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2: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