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患,城市建设要立法,河流流域要规划

作者:徐九酒  于 2013-8-26 22: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沙漠治理协会|通用分类:法律相关

关键词:防止 洪水, 建设立法

防水患,城市建设要立法,河流流域要规划

这些年来,不时看到国内城市水灾、北京马路上淹死人,沈阳大街上发大水,还有河流发大水冲坏了公路,以及泥石流的灾情报导。我的心被那些遭到自然灾害的人们所牵动着。水火无情,灾难深痛。因此我就在思考,这些灾情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减少灾情?美国又是如何做法。在纽约市周围,有一条新建筑规划的立法,在芝加哥, 我看到也是这样设计的。凡是新开发的建筑项目必须有蓄水功能。

    中国人在水利建设方面有许多建树。古时候大禹以疏导的方法治水,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见到了成效。黄河两岸一直是建筑堤坝防洪,因为水中含沙量太高。秦朝初年修建的秦渠,都江堰至今可用,可见古人的智慧。古人在钱塘江修堤围田,官家出了许多金钱雇人运石头,投铁棒,才修成后来的样子。因此也得了此美名,叫钱塘江。看看云南的大理,丽江的古城,那古人设计的供水排水系统保证了古城常年供水不断,也不会被水淹。新中国一直把治理黄河、淮河当作头等大事。这也惊动了地球的另一边,美国情报局惊慌不已,误以为中国在调兵遣将准备打大打仗了,特派无人驾驶飞机前来侦察。结果证实中国几十万人上阵,确实是在修水利。过去十年就有九年灾的黄淮流域,经过治理以后,淮河下游后来灾情没了。再看江都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建成后使得苏北里下河地区免受水涝之苦,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区。还有许多水库发电站,如十三陵,新安江,三门峡,刘家峡,红旗渠,三峡,造福千秋万代。要不是解放后大修水利,大搞基本建设,我们今天不知是会怎样的水深火热呢。

今天,我们有前所未有的人力和机械,现在的劳动力是新中国的四倍,我们完全有条件创造出更大的奇迹。由于大搞城市建设,新设施没有考虑蓄水功能,一到下雨,屋顶上,街道上的水一起涌向下水道,排水系统跟不上,就会造成瞬间的城市洪水。城市洪水一起涌向河流,又造成河流的洪水,再加上水库乱放水,就造成了冲垮公路,桥梁,泥石流等灾情的发生。针对目前的情况,城市建设必须立法,对城市增加蓄水设施的建设,对河流加以改造。使得城市下雨不积水,河流下雨时不涨洪水,干旱时不枯竭,变成四季常绿的永流河。

我们可以在二三十年内,将长江流域建设成为青山碧水,水流畅通无阻,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而不是洪旱常来往,变成第二条老黄河。治理长江流域,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否则会后患无穷。

  

  为把我们的家园修建成旱涝保收,有抗洪抗旱的功能,必须从根本上治理,要打主动仗。而不是停留在抢险救灾的水平上。方法很简单,就是控制水流量和疏通河道。一方面筑坝缓流,减少水中含沙量,另一方面疏通河道。这不仅可以创造许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是一本万利,全面发展的好事情。

       城市建设法规切不可忽视蓄水功能。各个城市必须马上立法。城镇建设,公路建设要考虑保护生态环境,排水,蓄水和抗洪规划,避免城市化所造成的洪水。城市化开发造成的洪水是当今的一个趋势,北京市街道的洪水就是因为下雨的时候,同时排水,使低洼道路淹没。具体情况就以纽约市为例吧。纽约市处在纽约州的最南端,地形北高南低临海。尽管如此,由于建设大量的公路、房屋、停车场、仓库,商店,碰到下雨,城市的低洼处就会水漫金山。屋顶上的水,马路上的水,积少成多,通过下水道一起排到河里,河水一下子就涨了起来,把低洼处的房屋和道路给淹了。因此,政府一面疏通扩建河道,将湖河海连通,以便蓄水排水;同时在河道的某些地区修防水墙,防止泛滥;在上游修建水库,以蓄水。另一面制定一条很重要的法规,凡是新建的工程都必须考虑到蓄水的功能,保证在最大雨量的情况下,不会将水排到公共的下水道中(蓄水量为该地区最大降雨量乘上建筑占地面积)。有的在山坡上开辟新区,就修建水池,有的修建地下蓄水池,有的平顶房的屋顶没有下水道,屋顶就成了一个蓄水池,有的在屋顶上种草种树,也有的在屋顶上建造游泳池和足球场。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新建筑对老排水系统的影响。这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措施。以前山坡上有几寸的树叶,如同海绵把水吸住。建成居住区以后就没有蓄水功能了,因此一定要在水流下来的地方建造蓄水池。公路两旁多建造低洼的河沟,不仅可植树绿化,也有蓄水功能。所以,平顶房,蓄水池,低洼沟是新开发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防治水患的项目。

只要城市规划重视这一点,城市的水灾就能消灭。只要把流域治理好,河流变成衡流河,山清水秀,那么水灾旱灾也可以消灭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3: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