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投资比重创30年最低 中国不再是台湾热门投资地?

京港台:2024-1-6 23:48|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投资比重创30年最低 中国不再是台湾热门投资地?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台湾相关报道全汇总!

  台湾(专题)政府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台湾企业最热门的投资地点,甚至台湾2023年对美国和德国的投资金额,已超越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专家和台商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台湾与中国国旗示意图(资料照)

  虽然台商仍热衷海外投资,但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该年度台商对中国大陆(不含港澳)的投资额仅有29亿美元,不但较前一年减少了近34%,更只占该年度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12%。学者和台商分析认为,这与地缘政治的影响和生产成本提高有关。

  虽然2023年全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但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台湾经济部核准的该年度台商对外直接投资,相较于2022年同期是大幅成长成长87%,总额增至25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台积电赴美国和德国设厂金额较大的影响,台商在2023年对美国和美国的投资总额大增。其中,台商对美国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9倍,达到了96亿美元,占当年度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37%。

  同时,由于台积电2023年决定在德国设厂,台湾企业该年度对德国的投资总额更是成长了25倍,达到39亿美元。这也是1993年台湾政府允许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以来,台商对美、对德投资首度超过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

  台商投资中国热潮不在?

  根据台湾经济部的数据,自1993年以来的绝大部分的年度中,中国大陆都是台商最大的投资国。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更是长期到台商该年度对外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在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201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比例达到了当年度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84%,是历史最高比率。

  不过在那之后,特别是2016年以来,受到两岸关系不佳、中美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因素,以及中国本身的生产成本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影响,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比重和投资总额就日趋下降。而2023年前11个月的12%,更是比先前最低比率、1999年的28%,再度下降了一半以上。

  对此,中国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徐正文告诉DW,台商对中国投资的热潮,在一些产业当中确实已经有所调整,这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贸易关税增加,“有的产品甚至增加了25%的关税”。

  徐正文举例,近年来很多台商跑到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厂,例如马来西亚的槟城,现在就聚集了不少台湾的电子厂。

  此外,徐正文认为,由于中国政府推动“腾笼换鸟”,也就是想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取代劳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以进行地方经济结构的转换,加上中国部分制造业工厂本身也在外移,“(台商外移的现象)不会太意外”。

  上海台商陈先生也同意徐正文的看法。他向DW进一步说明,中国台商很多仍都是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当中美贸易战爆发、美国出现关税和贸易壁垒之后,那劳力密集型的台商也就只能“快溜”。

  专家:地缘政治和成本影响大

  DW访问到的2位两岸经济议题专家,也与中国台商的看法也大致相同。华东師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台籍副教授陈弘信向DW表示,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中国的生产成本日渐提高,都是台商不愿意继续投资中国、甚至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

  他也告诉DW,除了政治因素外,国际供应商可能会要求台商不可以在中国大陆制造出口使用的产品,因此台商必须要有“中国以外的第二产地”,即所谓的“中国+1”策略。不过,在中国内需市场销售的产品则没有此一限制。

  但他认为这只是“一小部分”因素,更直接的影响可能来自于中国日渐提高的人工成本。陈弘信解读,据他了解,例如台商在越南生产手机零组件的厂商,其基层工人的月薪,即便加上员工福利也不到人民币(专题)2000元,而在中国沿海地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低薪资,所以“(越南)还是有工资上的优势”。

  而对于台商为何大多不赴中国内陆地区设厂来压低成本,而选择出走东南亚,陈弘信认为,越南大部分的城市都在海岸线附近,海运出口会很方便。而相较之下,如果台商从沿海转移在中国内陆设厂,产品对外的运输成本,很可能会高于在越南生产。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告诉DW,据他了解和近期走访中国探望台商的经验,虽然学术界讨论很多,但中国台商向他谈及政治风险、包含两岸可能爆发战争等问题的企业界人士还是较少,显示这不是台商主要关注的议题。

  至于台商是否移出中国大陆、包含是否转移到东南亚,林祖嘉认为,台商“考虑的还是自身投资机会的问题”,而且这要看产业而定。

  林祖嘉也指出,有些产业可能在供应链主导厂商的影响下,采取了“中国+1”的策略。而这些台商很可能就会被国际大公司“叫著走”,因为国际大公司若是想移出中国,其卫星工厂势必就要跟著转移。

  两岸统计数字差异大

  而对于台商是否还继续愿意投资中国,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23年12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数字会说话”。因为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截止至9月底为止,2023年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数量仍年增23.9%,实际使用台资金额年增7.5%,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因此陈斌华认为,两岸投资和贸易“仍保持高位运行”。

  陈斌华强调,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没有变,台商投资大陆的决心没有变”,而中国作为台商投资的最佳目的地也没有变。陈斌华说,“大陆经济前景是不是看好,台商最清楚,台商的投资数据最有说服力”。

  而针对两岸的2023年台商投资金额统计,有高达数十倍的落差,上海台商陈先生向DW解读,现在中国台商多半是利用以前在中国和海外赚到的钱,直接用来再投资,而如此一来,在中国的新投资就不需要经过台湾经济部的审查,也不会出现在台湾政府的统计数据上。

  陈先生说,有些名义上是港资、外资的金额,实际上很可能是台商的资金,而且业务也独立开来。他解释,很多台商在中国的新投资,已不是“台商在中国大陆的分公司”模式,而是直接在中国大陆成立新的公司,“谁还傻傻地从台湾汇钱过来?”。

  哪些台商还会留在中国?

  陈先生向DW解释,疫情后的一个最新趋势是,有大量的资金正在往新加坡等国移动。但由于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像转移到新加坡的资金当中,很多还是会“拐弯进到中国投资”。

  徐正文解释,中国的未来发展还是看第三集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后续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才是值得关注的部分”。

  而对于为何继续留在中国发展,四川台商李先生告诉DW,虽然他身边的多数人对于中国的经济走向不是很看好,但由于他已经在中国发展7、8年了,很多的人脉和资源都留还在中国。而且他不讳言,能有这些人脉跟资源,“这也跟中国的政治体系有关系”。但他如果离开中国,包含回到台湾发展,“一切就要重来”。

  李先生说,中国现在主张发展“内循环”,所以如果慢慢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机会。他近期也回台湾处理融资事宜,打算在中国大陆继续“冲一把”。

相关专题:台湾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台湾热点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0 16: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