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水如浪涌来” 郑州五号线的生死三小时

京港台:2021-7-21 09:57| 来源:南方周末 | 评论( 13 )  | 我来说几句


“大水如浪涌来” 郑州五号线的生死三小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郑州地铁五号线内救援场景。采访对象供图)

  7月20日16点到17点,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正在忙着“抽排”和“围堰”,“城市地表水突然如浪涌来,一切的抢险准备和成果,瞬间冲毁”。当时郑州降雨量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21号凌晨,不少地铁站停电,导致沿线的水泵无法工作。这些地铁站只能静静地等待洪水自己退去,有电的地铁站也正在开足马力抽水,可是这水实在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水泵的设计能力”。

  18点至21点,乘客们被困车厢近三个小时,由于严重缺氧,“大多数人都呕吐,头疼,还有晕倒到水里,也是窒息,里面非常惨”。

  “救援人员太少了,警察也在背人,看到几个人拉一个,他们拉不动,我就把人背了起来。一开始还以为是缺氧晕倒了,背着走了一会发现其实已经不在了。”

  2021年7月21日凌晨4点,郑州市公布了本次暴雨迄今为止最惨烈的消息:困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的500多名乘客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

  依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前的伤亡情况已属“重大运营突发事件”,仅次于“特别重大”。

  “郑州发布”公告显示,7月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

  这场灾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否可以避免?

  1

  救人

  早在20日19点左右,微博就出现了求助信息。大约20:20,已有被困人员从现场发回救援了视频。也正是此时,34岁的何夕赶到了沙口路地铁站,他的妻子也困在列车上,他试图亲自去救妻子。

  何夕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地铁站,“我是一路哭着去找她的”。电话另一头妻子告诉她,氧气越来越少了,有些支撑不住了。到达地铁站后,他试图闯进去,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直到他拨通了妻子的视频,证明自己是去救人,对方才放手。

  快走到车头时,何夕发现,“救援人员太少了,警察也在背人,看到几个人拉一个,他们拉不动,我就把人背了起来”。

  “一开始还以为那人是缺氧晕倒了,背着走了一会才发现,其实人已经不在了。”和他妻子一样,这些乘客都被困在车厢里近三个小时,“从18点一直困到21点多才出来”。由于严重缺氧,“大多数人都呕吐,头疼,还有晕倒到水里,窒息,里面非常惨”。

  直到20:50,依然有乘客在微博求助,这位乘客在微博说,水位已经到了大腿根部,情况岌岌可危,“有人已经昏倒”。在何夕看来,缺氧是这次事件中伤亡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乘客们都被送往医院接受吸氧和治疗。

  7月21日凌晨00:48,郑州消防的官方微博对外通告了救援情况,截至当时共疏散群众三百余人。

  背着上述那位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他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7月21日凌晨4点,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何夕看着妻子熟睡的脸庞满足地说,“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2

  突袭

  比起明目张胆的宣战,这场暴雨更像是一次猝不及防的突袭。7月20日16点到17点,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正在忙着“抽排”和“围堰”。突然,“城市地表水如浪涌来,一切的抢险准备和成果,瞬间冲毁”。

  活了半辈子,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洪水冲进了地铁站,“欲哭无泪,个人在自然界面前,太渺小了”。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当时无力极了,“只好通知大家注意安全”。

  与郑玉堂的感觉相对应的是,郑州气象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日16-17时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暴雨突袭时,地铁运营部门的人也和郑玉堂在一起(电视剧),实时向上级汇报“雨情”是他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水倒灌进隧道,或者影响供电的时候,就应该要停站了”。

  这是一个矛盾。对于市民而言,地铁是恶劣天气下,回家的唯一希望。郑玉堂和同事们努力的目标也是尽量做到不停运,“我们一直在撑,一直在撑,直到下午六点,实在撑不住了”。这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直在组织抽排和围堰。直到7月20日18点,郑州市地铁宣布全线停运。

  郑玉堂介绍,关于是否停运由地铁公司的运营分公司决定,但是也需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方省份地铁运营部门从业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地铁的反应机制可能没有那么快。暴雨情况下会有停止运行的机制,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于谁有权决定是否停运,“地铁集团可能都没有权力,要报到上级部门审批才行,停运是个社会事件”。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地铁设计专家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达了这一猜想,“有信息差,前面水进来得太快了”。

  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应对这场暴雨,地铁公司已经开了两次副科级以上级别的部署会议。早在19日22点,他就已经赶到了地铁站备勤,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其间就吃了两个馍”。

  21号凌晨,不少地铁站停电,导致沿线的水泵无法工作。这些地铁站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洪水自己退去,有电的地铁站也正在开足马力抽水,可是这水实在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水泵的设计能力”。

  

  (7月20日晚高峰时分的郑州地铁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

  泄不如防

  防汛是地铁设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隧道给排水从业者刘奇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地铁本身不是通过排水来解决的,是通过挡水的方法来解决的,就是要防止水进入车站”。

  对于郑州此次暴雨,他认为地铁工程设计方面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车站的出入口,包括地铁站露出地面上的风亭,都有一个安全高度,一般是比周边路面高45~60公分。如果达不到这要求,或是要考虑到一些暴雨的情况,会加闸板,暴雨时会把水挡在外面,但是这些设计的雨量最多应该也只能按‘百年一遇’来做。郑州的暴雨达到所谓‘千年一遇’,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存在这个情况”。

  设计时一味地提高标准也不合理,“从工程成本上来考虑,应该也不会存在过高的要求。市政平时标准是说车行道至少有一个车道,水面高度不高于15公分,这样就可以保证车不熄火。内涝标准只是15公分,郑州这次已经是洪水的标准了。地铁按照规范来说,不会因为极端情况把要求提得过高,导致造价过高”。

  一位隧道设计专业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地铁防洪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他看来,此次事故的原因更可能出现在非工程措施,“类似这种情况,主要还是通过疏散或停运的方法来解决。建立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用最快方式救援和降低损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夕、郑玉堂、刘奇为化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19: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