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为教科书略去的那部份二战史:苏德合谋瓜分世界(二)

作者:light12  于 2010-6-28 07: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评论

时间: 27 6 2010 16:55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海纳百川

德国入侵波兰后两天,英法对德国宣战,却在苏联参战后因策略考虑放过了另一侵略者。9月27-28日,里宾特洛甫再度飞往莫斯科,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密商正式分割波兰事宜。斯大林告诉他,边界线应尽可能按民族分界线划分,苏联获得的领土应该主要是非波兰人居住的地域,而德国获得的领土则主要由波兰人居住。这样便能预防日后波兰人的民族独立运动。[10] 斯大林之精明,于此可见一斑——他把波兰人居住的地域包括推给德国,自己获得的新领土则主要由乌克兰人与白俄罗斯人居住。那样日后波兰即使再度独立复国,也只会让第三帝国丧失领土,这算盘真是扒得精乖之至。然而里氏也就接受了这一建议。9月28日,他与莫洛托夫签订了第二份秘密协议,对8月23日的密约作了改动,俄国让出了己方佔领的波兰人居住地域,换取德国人放弃立陶宛(一说苏联因此给德国人付出了3150万马克赔偿[11] ),苏德以伊戈尔卡河和波罗的海为分界线。[12]




9月28日苏德密约中附上的由双方签名的瓜分波兰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地图,粗线勾勒的就是苏德新边境。

签订协议的同一天,苏德发佈联合公报,声称波兰问题既已解决,战争就该结束。此后两国即默契配合,向英法发起“和平”攻势。10月6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向英法呼吁和平:

“德国对法国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将来也绝不会提出这类要求……我已经为获得英德友谊作出了同样的努力……爲什么这场战争要在西方进行?是爲了恢复波兰麽?凡尔赛条约製造的波兰绝不会再次站起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确保了这一点。”[13]

同月底,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发表演说,呼应希特勒的和平呼吁,谴责英法爲了保卫殖民财产、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坚持帝国主义战争。斯大林更命令各国共产党配合这一和平攻势,鼓吹和平,支持希特勒向英法的呼吁,结束双方在波兰问题上的冲突。[14]

对苏德联手发动的这一“和平攻势”,希特勒貌似更有诚意。直到次年5月,德军都没有什么新的侵略行动,当然这也是地缘政治决定了的——在击败法国前,德国不可能四出攻城略地。但苏联便没有这个问题。因此,苏联一边高喊“和平”,一面不动声色地发动业已获得希特勒批准的侵略行动。9月24日,苏联政府要求爱沙尼亚与之签订“互助条约”,为苏联提供海军和空军基地。斯大林亲自介入谈判,信誓旦旦地向爱沙尼亚人保证:

“不要害怕这些要塞。我们已经向你保证,苏联不想以任何方式影响爱沙尼亚的主权、政府、经济制度、国内生活或是外交……。任何与这些诺言不一致的事,苏联军队都不会做。”[15]

9月28日,苏联与爱沙尼亚签订了互助条约,其中明文禁止苏联干涉爱沙尼亚内政。[16]

拉脱维亚想抵抗这种“被互助”,指望德国人帮忙,不料斯大林却直截了当地对该国外长说:

“我坦率地告诉你,势力范围已经被划分好了。我们可以佔领你们的国家,德国人不会介入,但我们不想蛮干。”[17]

就这样,立陶宛与拉脱维亚都被迫在10月间与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为苏联提供军事基地,换来苏方不干涉内政的保证。斯大林甚至对立陶宛人保证:“如果立陶宛发生共产党人的暴乱,我们的军队可以帮助你们镇压。”[18]

这神圣的誓言保持了不过半年。次年5月间,德国在西线发动攻势,随即攻入法国。趁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战事吸引,斯大林开始下手了。苏联媒体对波罗的海三国发动了猛烈的舆论攻势,指责它们策划反对苏联的军事行动。6月14日,苏联政府给立陶宛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组成新的政府,并容许苏联军队进驻。立陶宛被迫接受了苏方要求。6月16日,同样的命运落到了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头上。三国被苏军佔领,傀儡政府旋即成立,经过“全民投票”,于同年8月初相继宣佈加入苏联。

然而同样的命运却没落到同为波罗的海国家的芬兰头上。1939年10月5日,芬兰代表团被请到莫斯科去谈判,苏联不但要他们签订“互助条约”,允许苏联在芬兰建立军事基地,还要求具有对芬兰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要塞的否决权,并要芬兰割让盛产镍的地区,芬兰人拒绝了这些要求后,莫斯科便声称列宁格勒离芬兰边境太近,要求与芬兰交换领土[19]。 芬兰拒绝后,苏联便在是年11月26日派NKVD部队炮击苏联边防哨所[20], 以此为藉口,不宣而战,于11月30日大举入侵芬兰,一举践踏了与芬兰签订的塔尔图和平条约、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国联宪章。斯大林还炮製了个“芬兰民主共和国政府”,准备荡平芬兰后便用刺刀端出去。

然而芬兰人的英勇抵抗却让斯大林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爲了征服这个只有35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苏联一共派出了将近百万大军,6541辆坦克,3880架飞机,付出了损失32万多人(含伤亡与被俘)、3543辆坦克和几百架飞机的沉重代价[21], 才攻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迫使芬兰人屈服。苏联以大欺小的暴行,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公愤,苏联被驱逐出国联,英法还准备派出军队援助芬兰。斯大林慑于这强大的压力,才放弃了吞併芬兰的初衷,在强行割取了芬兰11%的领土,夺走了其30%的财富后,与芬兰签订了和约,让该国保持了独立。

斯大林的另一个觊觎对象,是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第三条开列的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1940年6月26日夜间10点钟,莫洛托夫给罗马尼亚驻苏大使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从比萨拉比亚与北布科维纳地区撤出军队和政府,限24小时内答覆,通牒以赤裸裸的口气威胁道:“鉴于苏联军事上的软弱已成过去,由此造成的国际形势要求过去遗留的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以巩固国际和平的基础。”[22] 罗马尼亚政府当即与其他强国紧急联繫,但苏联于三天前便已向德国与意大利政府交底,因此两国都劝罗马尼亚屈服[23]。 英法虽在1939年向罗马尼亚保证维护其领土完整,然而此时法国业已战败,英国远征军已逃回本土,自顾尚且不暇,哪还能兑现过去的担保?罗马尼亚政府别无选择,只好于28日接受了苏联的条件。苏联不但抢走了有争议的比萨拉比亚,而且获得了从未归属过俄国的布科维纳,甚至还获得了根本不属于这两地的赫尔扎(Hertza )地区,这些地区都被併入苏联。

在不战而掠取这些领土的过程中,斯大林将俄国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便是对强者彬彬有礼,和蔼可亲,极具魅力,对弱者表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下作、横蛮、霸道与蛮不讲理。苏联给立陶宛的最后通牒竟然是半夜下的,限次日早10点答覆,只给对方10小时考虑时间,而且大部份时间还是在夜裡;而给罗马尼亚的最后通牒则直接就说穿,苏联变成军事强国的涵义就是可以对弱小邻居为所欲为。这些事实证明,无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怎麽变,俄国都只可能是帝国主义国家。新沙皇与老沙皇的区别,只在于新沙皇更残暴,更狡猾,更有欺骗性。

的确,德国和苏联联手发动了二次大战,但两国的付出与所得完全不成比例。双方在战争初期所获基本相等,但德国不但承担了波兰战役的主要战事,而且独力承担了英法的惩罚。当德国人在西线与英法联军拼命时,红军却躲在安全的大后方,靠欺骗与恐吓,兵不血刃地掠取大片土地,使自己所得远远超出了在第一线浴血奋战的德国人。平心而论,苏德这种得失毫不均等、便宜全让一方佔了的“合资企业”,要想长期维持下去而不破裂,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能。

不仅如此,新沙皇给沦陷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不仅令老沙皇瞠乎其后,也令纳粹望尘莫及。斯大林在新领土内逼真複製了在本土推行过的恐怖统治。NKVD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卡廷惨案,秘密枪决了22000波兰军官、官员和知识份子。在东波兰被佔领初期,当局就抓捕了成千上万的的地主、富农、地方官员、警察、商人以及政客。NKVD迅速建立了一个告密网,从告密者们那儿获得了民族主义者和反共分子的名单。这些“革命的敌人”的财产或被国家没收,或被邻居或腐败的官员偷走。莫斯科划定的“反苏分子”甚至包括集邮者和懂世界语的人,因为这些人有海外关係。NKVD还使用用臭名昭著的恶棍管理监狱。这些恶棍常规使用酷刑逼迫落到他们手中的每个人咬出更多的人来。没有刑具时,他们就自己创造:用栅栏上折下来的木条殴打犯人,以监室的门挤碎犯人的双手,用铁锤猛击其头部,等等。[24]

此外更有大规模的流放。1940年2月至1941年6月,估计共有200万波兰居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荒凉地带去。被驱逐者只允许带上非常少的一点东西,男性家长与妻儿分开,被拉到集中营去,而妇女儿童则被押上运牛的火车,车厢内通风不良,没有饮水。每当火车停下来之时,车内的死者都要被扔到站台上。成千上万的人在途中死去,许多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当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就被扔在那儿,没有住房,没有食物,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被迫住在泥地上掘出来的洞穴中,或是用麦草与树枝搭成的窝棚中。即使侥倖活下来,也要被投入强制劳动。[25]

波罗的海三国“被加入”苏联后也经历了同样苦难。成千上万的人被处决, 1941年6月,德军攻佔了拉脱维亚后,发现了一份被NKVD枪杀的拉脱维亚人的名单,谋杀的藉口荒唐至极:“她在唱拉脱维亚民歌时被当场擒获”,“他的祖先是资产阶级”,“他躲在树林中被当场擒获”,如此等等[26]。 更多的人被放逐到西伯利亚或哈萨克斯坦。爲了粉碎人民积极或消极的抵抗,斯大林在战前和战后多次在三国实施大规模流放。据估计,战前便有127,000人被放逐[27], 而在1944-1955年期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被流放的人数分别为124,000,136,000与245,000人,许多人死在流放途中和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28]

哪怕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NKVD从东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乌克兰仓皇撤出之前,还忘不了犯下最恶劣的暴行。在德国人开始进攻的头几天,NKVD沉浸在恐慌刺激出来的杀人狂潮中,监狱的卫兵杀死了全部在押的人,就连普通罪犯或候审的人都不放过。待苏联人撤走后,牢门打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无法形容的恐怖场面:到处是被切除了肢体的尸体,成百成百的犯人被活活打死。在乌克兰的一个监狱中,NKVD炸死了塞得满满的两个狱室的妇女。在另一个监狱,地上到处是犯人身上割下来的舌头、耳朵和眼睛[29]。 这种令人髮指的暴行,就连纳粹都都做不出来。他们只在佔领区屠杀犹太人,就连屠杀也不曾使用过这种史前野蛮手段。

新沙皇的无限扩张的胃口也与老沙皇一般无法餍足。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规定的苏联势力范围只限于波罗的海国家与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没有覆盖巴尔干地区以及波罗的海的西面出口,而这从来是老沙皇觊觎的两大战略地区。俄国在本质上是个内陆国,从彼得大帝开始,历代沙皇的梦,便是《渔夫和金鱼》上的老太婆的梦,变成海上霸王。虽然彼得大帝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大帝夺取了黑海港口,但这两大成就并不能让俄国如英国那样统治波浪,盖瑞典和丹麦之间的一系列海峡锁死了从波罗的海经北海转进大西洋的航线,而著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则锁死了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口。因此,这些地区,尤其是控制黑海战略通道的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便是苏联下一步的扩张目标,而斯大林希望再度不战而掠人之土,靠取得希特勒的谅解来顺利实现老沙皇的迷梦。

早在与希特勒磋商这个问题之前,斯大林就曾尝试对保加利亚与土耳其使用收拾波罗的海三国的那一手,于1939年9-10月间向两国提出签订所谓“互助条约”,可惜在两国都碰了软钉子。保加利亚人彬彬有礼地拒绝了北极熊的好意,说他们不清楚在战争爆发后能从苏联获得什麽样的援助,而且,这种条约势必引起其他强国的猜疑,恶化本已十分紧张的巴尔干半岛局势[30]。 土耳其人则说,签约无妨,但不能光跟苏联一家签,得与英法苏三国一起签。斯大林大为不快,不仅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土耳其人不能自己决定他们的命运,保持中立,而且用波兰的先例威胁土耳其人,不听苏联人的话就没有好下场:

“事件有它们自己的逻辑。我们说的是一件事,但事件发展却走了另一条路。我们和德国人瓜分了波兰,英国和法国没有向我们宣战,但他们有可能这麽做。我们和德国没有互助条约,但如果英法向我们宣战,我们就将与他们作战,那(英-法-土三国)的协议又会变成什麽样呢?……你可能会回答说,你们已经准备了这种结局,土耳其将决定自己的命运,或是保持中立,但我们必须准备若土耳其捲入战争,则我们的条约就将失效。我们绝不会出来反对德国……我们想不想和土耳其签订条约?想。我们要不要与土耳其的友谊,要。但是如果发生我说的那些情况,那条约就会变成一张废纸。若是事情变得对与土耳其签约不利,又该责备谁?谁也无法责备。那是情况使然,是事件使然。波兰的行动已经做了示范。英国人和法国人,特别是英国人,不想和我们签订协议,以为没有我们他们也能对付。如果我们有什么错,那就是没有预见到这一切。”[31]

这种话,哪怕是再擅长炮舰外交的老牌殖民主义者也未必说得出口,然而素有“欧洲病夫”之称的土耳其并未被吓倒,还是与英法签了互助条约。当时英法尚未大败,因此斯大林也只能虚声恫吓。待到英法大败后,斯大林又开始打主意了。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参战。6月25日,苏联向意大利提出,苏联愿意承认意大利在地中海的霸权,换取意大利承认苏联在黑海地区的霸权[32]。 斯大林似乎认为再次与法西斯盟国达成瓜分世界的新协议是可能的,而英国无法向他提供德国人能提供的东西。

在法国陷落后,邱吉尔曾让新任驻苏大使给斯大林带去口信,警告他德国成为欧洲霸主带来的威胁。但斯大林却告诉英国大使,欧洲过去的均势是反对苏联的,他无意恢复它;要说德国称霸欧洲还为时过早;法国战败并不意味着德国在欧洲取得霸权,因为德国不能在海上称霸。他也没有察觉德国人有称霸世界的愿望。爲了向德国人表忠心,他还让莫洛托夫将他与英国大使的谈话纪要提交给德国大使[33]。 不仅如此,莫洛托夫在1940年8月1日在最高苏维埃发表演说时还宣称,媒体猜测苏联无法接受德国在欧洲获得的新权位,将之视为威胁是没有根据的。相反,苏德条约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变得更重要,它“不是建立在偶然的临时性的考虑之上,而是建立在两国的根本政治利益之上”。[34]

可惜这不过是落花有意,斯大林不知道,他可以接受盟友希特勒在中欧和西欧获得的新霸权,希特勒却无法接受苏联在东欧和北欧获得的新霸权。当初两家的密约使用的“势力范围”一语就埋下了不和的种子。按通常的理解,所谓“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并不是帝国的领土。例如日俄战争后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划分了势力范围,北满属俄,南满属日,但这并不意味着南北满分别为日本与俄国的领土,它们仍然是中国领土。然而斯大林却把密约规定的苏联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直接化为帝国领土。这不能不被希特勒视为军事扩张。

更严重的问题还是资源分割问题,而这却被元首当初在构思两国密约时忽略了。与日本一样,德国是个资源小国,完全靠进口资源从事现代战争。德国缺乏石油、铬、镍、钨、锰、钼、橡胶等资源,就连铁与煤都无法自给自足,这些战略物资必须大部甚至全部靠从国外进口[35]。 战争爆发后,英国的海上封锁掐断了原料来源,而苏联的急剧扩张更恶化了这一危机。例如波兰过去曾是德国的贸易伙伴,然而该国70%的油田却落在了苏佔区[36]。 苏联入侵芬兰更威胁着德国的镍矿供应。此外,过去德国可以以优惠价向波罗的海三国进口原料,如今却必须向苏联购买。更严重的是,在美国掐断供应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而斯大林却在觊觎该国,甚至掠取了未在两国密约中列出的布科维纳地区。这不能不使元首极为光火,后来他在与莫洛托夫会谈时便以此指责苏方违约。[37]

总之,二战爆发后,德国失去了原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必须全面仰承苏联人供应。1940年1月至1941年6月,苏联向德国提供了1,500,000吨穀物,100,000吨棉花,2,000,000吨石油产品,1,500,000吨木材,14,000吨锰矿石[38]。 据另一统计资料,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德国石油产品库存135万吨,而自苏联进口总量为91.2万吨,橡胶库存1.38万吨,自苏联进口总量为1.88万吨,锰库存20.5万吨,自苏联进口总量18.9万吨,谷物库存138.1万吨,自苏联进口总量163.71万吨[39]。 由此可见,如无苏联提供这些战略物资,则德国库存立即告罄。德国能发动并维持与英法的战争,全靠苏联提供战略资源。这与日本仰赖美国提供的石油与废钢铁发动并维持侵华战争非常相似。这种仰给于人的被动局面,必然要在受援国心中造成深刻的不安全感,最后便会诱使受援国为摆脱被动局面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去抢劫战略资源。从这个角度看,德国发动侵苏战争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动机十分相似。

斯大林为何要去豢养德国,使得它具有发动并维持侵略战争的能力?在波兰行将覆灭之前,他在与季米特洛夫的谈话中把这点解释得很清楚:

“战争是两个资本主义国家集团爲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生的。他们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彼此削弱,这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能借德国人的手动摇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立场,这将是好事。希特勒正在动摇资本主义体系,儘管他没有意识到也并不愿意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加以巧妙操纵,挑唆一方反对另一方,让他们彼此打得越猛烈越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德国人,下一次我们要去唆使另一方。……如果打垮波兰能让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扩展到新的领土和人民中,那又有什么害处?”[40]

所以,他打的是挑拨离间、趁火打劫的如意算盘。当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后,他生怕战争因此结束,便暂停向德国交货,但等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取胜并获得了美国的援助后,他判断战争还不会结束,便又恢复并增加了对德贸易。[41]

但元首并非笨伯,对总书记的卞庄刺虎之计洞若观火。在苏联加入轴心国的谈判触礁后,他对部下说:

“俄国的主子斯大林是一个聪明的傢伙。他不会採取公开反对德国的立场,但可以预期的是,他会为德国……製造越来越多的困难。他想在欧洲耗竭之后继承其遗产,这愿望是他对成功的需要以及向西方的扩张慾鼓舞起来的。”[42]

所以,斯大林豢养唆使希特勒去咬人,并根据战事进展调整供应量,只能让希特勒痛感自己的命脉捏在北极熊手裡,最后诱使他下定决心先发制人。俄国无限的资源更使这念头无从抗拒。在上述谈话中,希特勒便指出如果获得了苏联无比丰富的资源,他们就能在未来从事与各大洲的战争。

然而德国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将领们都认为与苏联开战非但无法获得资源,还会耗竭德国。里宾特洛甫也倾向于结成由德意日苏四国组成的所谓“大陆集团”共同对抗英美。元首当时的考虑重点还是迫使英国屈服,因此他同意让里宾特洛甫去拉苏联加入轴心国。1940年10月13日,里宾特洛甫写信给莫洛托夫,说:

“我想说明,元首认为……四个强国——苏联、意大利、日本与德国——的历史使命,看来是採取一个长期政策,在世界范围划定他们的利益范围,以将他们的人民在未来的发展导入正确的渠道。”[43]

九天后,斯大林作了回覆:

“我同意您的意见,在长期划定彼此利益范围的永久性的基础上改善我们两国的关係是完全可能的。”[44]

于是斯大林便派莫洛托夫前往柏林会谈,以查明在这一轮新的瓜分世界密谋中,苏联能分到什么羹。斯大林告诉莫洛托夫,最重要的谈判问题,是要把巴尔干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中。[45]




莫洛托夫与希特勒在柏林会谈

11月12日,莫洛托夫到达柏林,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进行了两天的会谈。德国人告诉他,随着大英帝国的垮台,德苏意日四国在全球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认为四国都向南方扩张,而苏联则向印度洋方向扩张。莫洛托夫表示对分割势力范围的想法感兴趣,但苏联在近东感兴趣的问题是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此外,他还想知道轴心国对南斯拉夫、希腊与波兰的意图,苏联更想确保瑞典中立[46]。 因为苏联人开价太高,莫洛托夫只能两手空空地回到莫斯科。但斯大林仍不死心。11月25日,莫洛托夫向德国大使舒伦堡提出,苏联政府准备加入轴心国,前提是:

“1)根据1939年的条约,芬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德军必须立即从芬兰撤出。与此同时,苏联将确保与芬兰的友好关係,保护德国在芬兰的经济利益(木材和镍的出口)。

2)在未来几个月内,苏联与位于苏联黑海边界安全区之中的保加利亚签订互助条约。苏联能以长期租借的方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的范围内建立一个陆军和海军的基地,以确保苏联在海峡地区的安全。

3)承认巴图米与巴库以南朝着波斯湾方向的地区是苏联的目标中心。

4)日本宣佈放弃它在北萨哈林岛的石油与煤矿的特许权。”

据此,苏联政府要求在里宾特洛甫起草划分势力范围的密约中加入有关内容。若是土耳其愿意加入轴心国,则密约应该保证让苏联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获得一个空军和海军基地。若是土耳其拒绝加入轴心国,则德国、意大利、苏联同意“通过必要的军事和外交措施取得成功”。[47]

这狮子大开口的唯一效应,便是坚定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决心。德国对苏联的提议置之不理,12月5日,希特勒批准了入侵苏联的计划,决定于次年五月间实施该计划[48]。 厄运行将降临在千家万户普通苏联人头上,而他们之所以必须付出几千万条性命的代价,完全是因为他们的伟大领袖爲了实现几个世纪的俄国梦,要做海上霸王。

当然,与《渔夫和金鱼》上的那个妇人不同,在万死千伤之后,斯大林终于实现了希特勒的prophecy(宗教预言),在欧洲耗竭之后继承了它的遗产,使得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就是为此,这一丰功伟绩至今还在被广大俄罗斯人民深情讚颂。

注释:

1 . A Axell: Stalin’s War, pp60-61
2. Hans W Gatzke:Russo-German Military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Weimar Republic.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63 (3), 565-597,1958; L. Yu. Dyakov & T. S. Bushueva.: The Red Army and the Wehrmacht. How the Soviets Militarized Germany, 1922-1933, and Paved the Way for Fascism.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1995.
3. E Radzinsky: Stalin (电子书)
4. 以上据Geoffrey Roberts: The Alliance that Failed : Moscow and the Triple Alliance Negotiations, 1939, European History Quarterly, vol. 26, no3, 1996; R. Overy, Russia's War, pp37-47;
5. Hermann Rauschning: Hitler Speaks: A Series of Political Conversations With Adolf Hitler on His Real Aims, pp136-137.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6.
6. A Axell: Stalin’s War, p42.
7. Ibid, p43.
8. Ibid.
9. Modern History Sourcebook: The Molotov-Ribbentrop Pact, 1939,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od/1939pact.html ;Molotov–Ribbentrop Pact,http://en.wikisource.org/wiki/Molotov%E2%80%93Ribbentrop_Pact
10. I Fleischhauer: The Molotov-Ribbentrop Pact: The German Vers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ugust, 1991.
11. Edward E. Ericson: Feeding the German Eagle: Soviet Economic Aid to Nazi Germany, 1933–1941,pp150–153.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12. J.C. Johari: Soviet Diplomacy 1925–41: 1925–27, pp134–137, Anmol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0.
13. A Bullock: Hitler and Stalin, p705.
14. G Roberts: Stalin’s Wars, p39.
15.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Communist Aggression and the Forced Incorpor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into the USSA: Third Interim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Communist Aggression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ashington DC, 1954 pp225-226.
16. The Baltic Countries Join the Soviet Union: Documents on the USSR’s Relations with the Baltic Countries in 1939 and 1940, International Affairs, March 1990, pp141-142.
17. Полпреды Сообщают: 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 об Отношениях СССР с Латвией, Литвой и Эстонией, Август 1939г-Август 1940г, Москва 1990 док, 58.
18. J Urbsys: Lithuania and Soviet Union, Litaunus vol 35, no 2, p4, 1989.
19. G Roberts: Stalin’s Wars, p47.
20. T Ries: Cold Will: The Defense of Finland , p77-78, Brassey's Defence Publishers. 1988
21. Winter War,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ter_War#Turtola1999a
22. "Soviet Ultimata and Replies of the Romanian Government", in Ioan Scurtu, Theodora Stănescu-Stanciu, Georgiana Margareta Scurtu, Istoria Românilor între anii 1918-1940, University of Bucharest, 2002, http://ebooks.unibuc.ro/istorie/istorie1918-1940/13-4.htm
23. Raoul V. Bossy : Recollections of a Romanian Diplomat 1918-1969: Diaries and Memoirs of Raoul V. Bossy, vol I, p346, Hoover Inst Pr (June 30, 2003)
24. R. Overy, Russia's War, p51, n32, TV Books Inc, 1997
25. R. Overy, Russia's War, p52,n33
26. R. Overy, Russia's War, p60.
27. Ibid.
28. John Hiden : The Baltic nations and Europe: Estonia, Latvia and Lithuani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129, Longman Group Ltd, 1994.
29. R. Overy, Russia's War, p82, n18-19.
30. Советско-Богарские Октношения и Связи, 1919-1944, док. 504-506, 510, Москва 1976; Документ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1939, том 22, книга 2, док. 769, 783, Москва, 1998,
31. Документ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1939, том 22, книга 2, док. 654.
32. J Degras (ed): Soviet Documents on Foreign Policy, vol 3 (1933-1941), pp457-45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33. R J Sontag & J S Beddie (ed): Nazi-Soviet Relations, 1939-1941:Documents 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German Foreign Office p463. http://www.ibiblio.org/pha/nsr/nsr-preface.html
34 J Degras (ed): Soviet Documents on Foreign Policy, vol 3 (1933-1941),
35. Edward E Ericson: Feeding the German Eagle: Soviet Economic Aid to Nazi Germany, 1933–1941, pp1-2,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36. ibid, pp71-72.
37. Simon Berthon & Joanna Potts: Warlords: An Extraordinary Re-creation of World War II Through the Eyes and Minds of Hitler, Churchill, Roosevelt, and Stalin, p47, Da Capo Press, 2007.
38. A Werth: Russia at War, 1941-1945,p125, Panbooks, 1964
39. E Ericson: Feeding the German Eagle: Soviet Economic Aid to Nazi Germany, 1933–1941, pp 202-205,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40. I Banac (ed): The Diary of Georgi Dimitrov, pp115-116,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41. T Philbin III: The Lure of Neptune: German–Soviet Naval Collaboration and Ambitions, 1919–1941, p48, p59-60,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4.
42. A Bullock: Hitler and Stalin, p774.
43. Nazi-Soviet Relations, 1939-1941, p213. http://www.ibiblio.org/pha/nsr/nsr-preface.html
44. Ibid, p216.
45. G Roberts: From Non-aggression Treaty to War: Documenting Nazi-Soviet Relations, 1939-1941, History Review, December 2001.
46. Nazi-Soviet Relations, 1939-1941, pp252-254. http://www.ibiblio.org/pha/nsr/nsr-preface.html
47. ibid, 258-259.
48. R Overy: The Dictators: Hitler's Germany and Stalin's Russia, p489, W. W. Norton & Company, 2004.
ZT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lilly13 2010-8-24 20:27
谢谢分享。
1 回复 light12 2010-8-24 22:02
lilly13: 谢谢分享。
谢谢芦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4.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5.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3/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4 17: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