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作者:泥城酒徒  于 2014-12-3 04: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5评论

      上海过马路
        在上海过马路,走到路口,再看红绿灯,见到行人图
像由红变绿,刚想开步上横道线,左手边来车了,还不止
一辆,旁若无人地在我面前鱼贯而过。难道这交通灯是给
“赤佬”看的?朋友劝我说这就是上海,车与车,车与人
,电动的和脚踏的都在斗智斗勇,抢了先的就是赢家,我
们两脚车最慢,到处都得让道。你也不必装逼,想在哪里
穿马路就在哪里穿,走什么横道线!本人不笨,一下子就
学会了中国式过马路,而且必须斜穿,走“方”的没水准

        本人没在上海开过车,即使有人送我车,也不敢开。
但看来往乱如蔴的车,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不知道为什么
个个都有那么急,可能是前面有什么免费的东西可领。或
者这匆匆是表现出他有谈不完的生意和赴不尽的宴会。再
有,如果塞了车,就酿成了黄河大合唱,大小喇叭,八音
齐鸣,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喇叭声是一般汽车没有的--超
级男低音。据说警察叔叔是知道滴,能发出一般车发不出
的喇叭声的车必然不是一般的车,能坐不是一般的车的人
必然不是一般的人。那么如果有必要就得高规格伺候。再
说车倒不一定非常豪华,但前后二块牌牌的号码可以告诉
你,这些坐在黑玻璃车后排的脚色的“顶宫”有多大。其
实本人倒有一个实惠的建议,即把摁喇叭同打手机一样收
费,多摁多收,不摁不收。心痛钱的就会收敛,不在乎钱
的或者愤怒程度高的就可以长鸣不休。二来又能为国库添
砖加瓦。
        那么,既然知道了人与人的差别,车与车的不同,我
们开两脚车的人怎么去和“轮子”较量?
        在一九五六十年代,私人汽车都得到了社会主义改造
,或去了祖国更需要“她们”的地方,上海的汽车少了,
就是有少量小汽车开过,后排都是有窗帘拉着。马路上驶
的是公共汽车和电车,见过十五路公共汽车屁股上带着烧
柴的“炮丈”炉子(煤气发生炉)时不时司机或卖票的须
下车摇鼓风机加柴。十五路也顶过像现在跳楼救生气袋那
样大的煤气袋。脚踏车也不多,就是不凭票买一辆也得三
五个月不吃不喝。不说洋货,永久和凤凰就很神气。想想
那三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也有说三十
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转。大家换换活法。我们
的总设计师先在河里撒了把石子,摸着过吧。
        民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衣食住行。第一,人体面积
不大,一般需求只要御寒,裹得住就行,漂亮点当然好,
跑在街上,亲友面前自我感觉会更良好,山寨的名牌不贵
,再怎么着也不影响别人。第二,吃可以淡饭也可以玉食
,大饼油条不贵 ,山珍海味不便宜,可下可上,自己掌握
,吃得到公款当然好,濒危物种也不易吃到,就这么着吧
。第三,住,是个不小的问题,前三十年,经历了人多好
办事,大量的宝宝坠了地,后又变成独生。他们也大了,
也要空间要地盘,就如人类以外的生物,都要空间。为此
,它们也以命相搏,何况人。阿房宫住人,滚地弄也住人
,好坏不同,但不知道有多少人 是背着房子在生活。好在
它是不动产,不会滚到我跟前说“滚”。也不能把屋子搬
东搬西到处炫耀。第四,行就不同了,汽车会跑,从东北
到西南,从高原到海边,只要有路,她就能去。“她”是
一个高档公民的移动身分证。在菜篮子渐满的时候,就必
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渐渐地,这一部分人从脚踏车升
级到了摩托车,又从摩托车再度升级到汽车。中国人的攀
比有句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百分子九十或更多
的人还在挤公车坐地铁的时候,拥有一辆香港人叫“私家
车”的东西,心里的自豪感必需油然而“升”。在这种心
态下,还能把路上开二脚车的人放在眼里吗?行路人必须机动车,
这是交通法规里不需要写的“硬道理”。
        刚刚看到翻老的上海,有钱文章真是孔方的颂歌,也
好似有一股闻得到的“铜”香扑鼻而来。回想这些年来,
有二次一直记着的小事,一次是在云南“恐龙谷”黑黑的
展览大厅里好多的红领巾在快速的走动,我就靠边站站吧
,忽然一个小孩拦住了队伍,说了声“让爷爷先走”,我
看不清他的脸,心里只想到一句话“将来必成大器”。
        一是有次在宛平路的上街沿走路,有辆车从弄堂里出
来,我非常自觉的停住脚步,向高我一等或几等者让路。
不料那车停了下来,司机向我挥手示意让我先走,我心中
有点诧异,我回了个“请”的手势,但那司机执意要我先
走,车多停 二秒钟,我已不记得司机是男是女,但留下的
是“尊敬”和被“尊敬”美好回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12-3 04:31
前辈出笔不凡。
6 回复 fanlaifuqu 2014-12-3 04:45
见过带气袋的公车,不是前辈是什么?笔下生花,活龙活现!
2 回复 泥城酒徒 2014-12-3 05:29
fanlaifuqu: 见过带气袋的公车,不是前辈是什么?笔下生花,活龙活现!
翻老客气
2 回复 xqw63 2014-12-3 06:00
回国开车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
3 回复 刘小雨 2014-12-4 09:20
写的可真好!形象呀~~国内就是这样的感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泥城酒徒最受欢迎的博文
  1. 上海素鸡 [2012/03]
  2. [2011/12]
  3. 也谈狗肉 [2011/05]
  4. 义狗挡枪 [2011/04]
  5. 天钥桥路 [2011/04]
  6. 水牛老豁 [2011/05]
  7. 小笼和烤鸭 [2010/05]
  8. 赚银行的钱 [2010/11]
  9. 2014-12-03 [2014/12]
  10. 二十年前旧金山机场 [2011/05]
  11. 虹桥机场 [2010/05]
  12. 不同的国人 [2011/04]
  13. 米其林餐馆 [2016/12]
  14. 上海南站 [2012/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15: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