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与远方”之随想

作者:visualharbour  于 2017-2-22 13: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化|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2评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许巍抱着吉他的歌声,在耳边回荡:"妈妈坐在门前...... 你赤手空拳来到这人世间,为找那片海不顾一切......"。2013年,高晓松写了这首"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歌,自我冷藏般地放在了一边,3年后重读激情未变,才同许巍一起推出了MTV。镜头前,一行人走在山梁上,喃喃自语地说唱,柔柔地触动了那些70、80后,以及一切在生活与理想之间徘徊的人们的心!

     ​看到摄影家高波2017年个展的新闻,举办于法国摄影博物馆(Photo),作品占据了五个展厅中,三个最主要的展厅,这是艺术家群展才有的空间。我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从google和百度搜索也找不到,可谓是横空出世,真有这么运气的大好事。八十年代中,高波就读于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当学生时得摄影大奖,放弃国家分配,毕业文凭都不拿,一头扎进了西藏,89年得佩尔尼昂Visa金奖之后留法工作,风格逐步改变,直到95年回国发展。据说,他设计建造自己的工作室,超前实用的设计方案受人追捧,乘势而成立了建筑设计公司,经商积攒资金。08年觉得搞艺术的钱够了,关掉设计公司,卖掉北京CBD的房子,然后7年间颗粒无收地潜心耕耘。八十年代初,我写生去过甘南藏族自治州,住过藏民家,喝过酥油茶...... 三十多年过去了,留在记忆中的是藏族大娘那清澈的眼神,透出的那扑素的虔诚,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文中,高波八十年代西藏摄影,泛黄的黑白照片,几组喇嘛们的群像,褐色的藏文手书,是用他自己的血,由格列等喇嘛协助完成。看得出,高波对藏人的佛教崇拜有独特的感受,纪实的照片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尝试用喇嘛僧人之手,用文字来寻觅镜头外的东西。新作品有科技成份,几百个藏民头像打印在鹅卵石上,堆积成宗教的图腾,还有巨大尺寸用绘画手法融合的肖像摄影,作品介于摄影与当代艺术之间,是有意思的探索。他用自己赚来的钱,搞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被"Photo"的馆长看中,轻松地成就了此次大展。但是,没有这个法国人,也不会影响高波,我相信他的艺术照样展开。当初开设计公司,高波不忘"初心",生活中点滴地“积累”,对梦想的渴求,永远是他理想的"远方"!北京的画家村宋庄,体制外艺术家们,吃苦受累地拼死挣扎,看到个画商就象见了"亲爹娘",有的人连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怎么有力气搞艺术..... 看看高波,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之道!

     ​梁绍基也是个陌生的名字,深居于浙江中部山乡,七十多岁日夜与蚕为伍,不象艺术家更象个蚕农。他如同生物学家,动脑筋改变蚕的天性,让它在平面上吐丝,作出丝与蚕茧的装置作品,"恍兮惚兮,物在其中"极具中国美学的虚之美。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小床"创作过程历时8载,研究美术史的朋友看过他的作品后的评价:安安静静地撩人心魄。我的老天爷!八年光阴,与蚕共舞,这是智者与时间的漫步,用心来“书写”的艺术人生。

     ​八十年代,我为了理想漂洋过海,回望过去的三十年,时而"苟且"时而"亢奋"甘苦自知,一言难尽。紧接着,我们下一代长大成人,朋友90后的女儿,背着20公斤的背包打工周游世界,巳进入了第三个年头...... 美院摄影系毕业的她,印度、尼迫尔、土耳其、欧洲和美洲,一次次地参插来回进入,拿着古典胶片相机、笔记本,与各种各样的肤色的人群相遇、交流和工作...... 拍摄着,思考着、寻觅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参照物...... 高空伞降,潜水逐梦,慢慢地似乎找到了方向,生活与理想融合于一体,南美洲、欧洲和西班牙的潜水学习...... 去菲律宾完成最后的深潜国际教练执照,以此为职业也不错,也许一个海洋摄影家从此诞生。还有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李安母校)学表演的女孩,在人高马大的白人群里,从音乐剧小角色入门..... 学导演的是另一个90后女孩,只身闯入好萊塢,从小工、剪辑开始...... 真佩服她们的勇气,青春的资本,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 闯荡一番,才不愧此生。

     ​澳洲青年中寻梦的更多,Aaron是我儿子高中的同学,他弹钢琴喜欢音乐,聪明成绩好,大学进了法学院,一年后退学,又进医学院,假期自费去非洲参加医疗队,回来后感慨万千,怎么这么穷,连手术手套都缺。在非洲救助生命,让他爱上了抢救医学,完成住院医生训练,正式拿了GP全科医生牌照,是否去读抢救专科医生?他又犹豫了,放不下他心中的音乐之梦,考虑再三,进音乐学院读钢琴硕士。假期,他去澳洲边远地区,当抢救医生赚取生活费。去年初,踫到这小子,问他近况如何?他回答:不想以医生作为职业,喜欢音乐,弹钢琴又难于维生,再看看想想吧...... 看着他眉飞色舞的兴奋样,不象是“迷失方向”。他目前在中国广东当厂长,这可不是开玩笑,他哥读工业设计,被澳洲家具公司派驻中国,一年后跳出来单干,建立了家具工厂,自己设计生产回销澳洲,他帮他哥管理着300多个员工。他放着医生不当,钢琴不弹,在家具厂混...... 幸亏澳洲爹妈不会再管成年孩子的事,碰上中国父母还不疯了!他是个认真做人,虔诚的基督徒...... 未来有一天,在教堂看到他穿着牧师袍布道,我一定不会奇怪!

     ​Robert是绝顶聪明的小子,本科学脑科学,毕业进悉尼大学医学院,半年后退学,进咨询公司,一年半升Associate,干着别人的项目...... 心活了,想创业当老板,辞职自学编程,做网络信用卡业务,断断续续地干没钱花了,回咨询公司做个项目,五、六年了,业务均不成功...... 以为这又是个小鬼佬的荒唐事。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春,小子被Facebook招去了加州总部,职位是"资深"产品经理。要知道,同他差不多年龄的名牌商学院MBA,一般得工作三、四年左右,有了优秀的工作经历再读二年的书,毕业进大公司,通常是经理,他晃荡了几年还高了他们一级。想想,高科技公司又不傻,他们不看牌子看脑子,他们的老板"小扎",本身就是个哈佛退学生,他们会在乎学历吗!Robert几年网络创业实践,肯定真刀真枪地学到了东西,这是悟出来的“真经”,比MBA的案件更鲜活。他肯定有过人之处,对未来、对产品的敏感,才使得Facebook刮目相看、从悉尼招到了硅谷。天生我才必有用,抱负在胸总有出头之日。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点东西,未来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许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科技企业的特性而改变,商学院模式,可能成为历史。未来社会发展太快,"苟且"被动地生活,会越来越失去稳定性,而主动地寻觅,反而是稳定生活的保证。

     ​Stay Hungry,Stay Foolish!饥渴寻觅,宁当傻X!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的话语,今天看更有力量。"苟且"与"远方",灵活地掌握是胆识也是智慧,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别人说去吧,I don't care!

王元骏  2017年2月22曰  于悉尼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fanlaifuqu 2017-2-23 03:42
层次高了点,试着学学吧!
2 回复 visualharbour 2017-2-23 09:24
fanlaifuqu: 层次高了点,试着学学吧!
世上之事,换个角度看...... 也行。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11: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