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童年阴影

作者:redbud  于 2009-7-26 02: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灵性生活|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37评论

关键词:

浅谈心理学--童年阴影
redbud 原创于倍可亲 2009-7-25
心理学是我所感兴趣的领域,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关于心理学,一直想写点东西,但又怕写不好,此文写得比较粗浅,请原谅。

我对于心理学懂得不是很多,最早是个人兴趣,只是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后来在心理学系修过几门课,在读博士期间,也算是顺着自己的心意,选择了行为学作为自己专业研究的基础,行为学的基础其实是心理学。在通用的社会学研究当中,很多学科的研究出自于心理学,可以说,大概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心理学是现在社会学科的基础,除了广泛的社会学理论。如果要追溯到微观的个人行为,组织行为,都要追溯到心理学。现代商学的研究基础,无论理论还是研究方法,许多都借鉴于心理学理论,因此我有机会接触不少心理学的理论。尤其是我的毕业论文阅读了不少人际关系的理论,恰巧来源于心理学。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谈谈童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于人的影响。
1.心理学的基本
谈论心理学,要承认一个人有两个成长期,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并非一致和同步,所以这就有了现代的心理学理论。其理论之一是,一个人童年时期甚至胎教时期如果受过挫折,其心理基本上停留在婴幼儿时期,所以其行为是非常自我的,但这个自我并非自恋,更非自大等等,而是其心理上的发展受伤和停顿了。打个比方,你如果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去做18岁的孩子去做的事情,理解18岁的孩子甚至担负30岁的人该担负的责任,他可能根本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如何负责任了。一个心理上受到挫折的人,他的心理状态和年龄可能就停顿在受伤的那一刻,心理受伤会让一个人走不出自己,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东西,就好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所以,一个心理上受到挫折的并非自恋,而是其心理不曾发展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对他人负责的心理状态。

2.心理出问题的原因? 
心理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婴幼儿期受过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多半是跟父母的关系。一个儿童的心理要发展起来,第一个是要跟父母的关系正常。这个原因是因为父母是孩子进入这个世界第一个要接触的人,父母对待这个孩子的方式,决定了这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感受。如果父母给与的是爱和热烈的欢迎,充满爱的胎教,这个孩子的性格当中积极的成分就会多一些。如果这个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感受到的是拒绝,其实很多孩子感受的极端拒绝比较少,多的是冷漠,无暇顾及孩子的父母,转回来说,这个孩子的心理就会一直停留在需要被父母认可和接纳的状态,如果他从父母那里没得到接纳,他会转去其他人来获得这种接纳和认可。

3.心理受挫之后的影响? 
心理上一旦出了问题,他的心理状态会停留在被受伤的那个状态。此后其人的心理行为,多半会受到当时受伤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说,被父母拒绝和冷漠对待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没有自信,在人际关系交往当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极端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他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治愈的话,即使结婚,他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他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心理受伤的孩子很可怜,他们大部分人生活在过去创伤和挫折的阴影下,其实在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极少有人幻想自己成为什么人,大多数的孩子一旦受伤,会拒绝和远离这个社会,而非走入这个社会。当然,他们的行为模式的确是非常想获得这个世界的接纳和承认,希望可以获得他人的关爱。比如有些极端爱打扮的女孩,要去整容获得这个世界的接纳,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比如有的人极度追求金钱和名声,也往往是为了获得关注。但是一旦你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个孩子。例子比如MJ,他的心理状态停留在孩童时期,他是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才出名,这个不知道,但是他的心理显然停留在孩童时期,参见贝壳村村民世道变了的分析,如水归水

4.是否所有不正常的行为都来源于心理疾病? 
有些人的行为模式,并非由于自怜或者自恋,而是因为从父母那里潜移默化学到的。父母的人际关系模式,基本上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模式。比如抽烟的孩子,如果你追溯到孩子父亲,可能是抽烟的。打孩子的父母,很可能他们自身童年时期就是经常被打的。喜欢骗人和夸大事实的孩子,倒不一定是童年期受过挫折,而是其父母和周围的环境很可能都这样做事情。所以,你去观察一个孩子的父母,基本上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性格。

5.谁有心理问题? 
由于心理学是近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理论,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一些心理问题。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但并非就是别人有病,所以,请不要轻易就受传媒的影响,动不动就拿忧郁症等等这样的帽子来往别人身上扣。心理学的繁盛其实是人性个性化被得到尊重的一个社会发展方向,其前提是要承认个人是不同的,但是又要承认群体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强调集体文化的中国,很容易会发现心理疾病的孩子比较多。我们中国的心理学发展,也不完善,如果你去考察中国的家庭,有问题的特别多。是因为心理问题在中国还没有被正确对待。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代,都是需要学习心理学的一代人,善待我们的孩子。

6. 心理出现问题之后,如何治愈?
就一个字,爱!心理出问题的原因是童年期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关注,所以你只要给与受到伤害的心充分的爱和专注,他就会获得力量。所以心理医生第一个条件其实是要充满爱心的,而不是你懂得多少理论。哪里能找到爱?信仰是一个答案,因为上帝是一切爱的源头,这一点我可以从我阅读的大量见证以及在教会所观察到的问题来肯定。其他人的爱行不行,只要是真爱,都可以!问题是人的经历和爱往往都是有限的,而一个人心理出问题的时候,就如同一个黑洞,所以就算是心理医生那里通常也只有10%的人被治愈,这个数字来自于我阅读的心理学书籍 《少有人走的路》。广泛的说,一个人即使童年期受到过重大的心理挫折,只要其后来成长的环境是充满爱的,他的性格就是向上发展的。出问题的是当他再次遇到被拒绝,比如失恋、失婚,失业这样的事件的影响,往往会拉着一个人的心理再次往下滑落,走向消极的一面......

7.我们该如何对待心理上有挫折的人?
就如前面所说,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受挫的时候。这个时候,鼓励和支持最重要,因为这样能让他恢复信心。其实说到根本,是用爱来对待周围的人。如果你遇到童年期受过挫折的人,更加需要用爱来对待他们。因为他们需要支持、鼓励来进行信心重建。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请你一定要温柔和带着怜悯的心多鼓励他,这样对于他走出心理问题特别有帮助。其实能真正做到这样的人极少极少!

如果你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心理挫折的人,其实不少这样的人通常自己是不知道的。请你善待自己,学会鼓励自己,还有,强烈推荐上帝的爱,你甚至都可以试着祷告,因为这样的人通常上帝非常怜悯。据说,好的心理医生比较少,这个人群没有接触过,但是要学会保护自己。
不管一个人懂得多深的理论,他如果没有爱,就不适合去做心理学的医生。因为心理学的医生第一个要求是要有爱心。这就如同我们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是看老师是否漂亮,而是看他们是否有爱心一样,同意的道理还适用于教会传道,如果一个牧师懂得再多,却自高自大,内心冷漠,他的传道也很难有感染力。

所以,如果要找心理医生,要看是否合适,而且要看这个医生是否有爱心。因为在童年里受过伤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怜悯,需要这个社会的关爱,所以对于心理学医生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懂得爱,因为只有爱才能治愈心理疾病。一个真正懂得心理学的医生,应该是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带着爱心的。


文献部分要整理需时间,恕不整理了,如果有疑问,欢迎大家讨论,文章如有武断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1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7 个评论)

1 回复 xinsheng 2009-7-26 03:20
很好。
1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09-7-26 03:21
把有病的人当病人看就对了。
1 回复 宜修 2009-7-26 03:41
xinsheng: 很好。
就记住了一个字“爱”。谢盒子姐!
1 回复 户人 2009-7-26 04:03
嗯,父母的影响最大。
1 回复 宜修 2009-7-26 04:53
户人: 嗯,父母的影响最大。
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反省。
1 回复 奔腾之海 2009-7-26 05:00
小孩子自从出生接触到什么就学到什么,父母是第一位老师。
1 回复 redbud 2009-7-26 06:09
ww_719: 谢谢!!不错!!你真好学呀..哈哈  ...
呵呵,纯属兴趣和业余爱好
1 回复 redbud 2009-7-26 06:09
奔腾之海: 小孩子自从出生接触到什么就学到什么,父母是第一位老师。
是的
1 回复 redbud 2009-7-26 06:12
ww_719: 这已经就很好了!!!
谢谢鼓励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09-7-26 06:13
心理学把人概念化了,心理医生把人病态化了,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可以预防,但总有免疫失衡的情形,那些父母爱之类的说法,可以证明,也可以反证,当然人的成长环境对人格养成有最大的影响,不可以绝对化,在现实中也没有标准化理想化的人格,那些成功的人中受到的各种打击创伤往往最多吧。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自己不会把自己当成病人。很多心理医生本身的人格就是病态的。像你所说,因为他们没有爱。
1 回复 xinsheng 2009-7-26 06:18
宜修: 就记住了一个字“爱”。谢盒子姐!
是啊。心中有爱,包容一切。
1 回复 宜修 2009-7-26 06:21
xinsheng: 是啊。心中有爱,包容一切。
共勉!
1 回复 redbud 2009-7-26 06:25
穿鞋的蜻蜓: 心理学把人概念化了,心理医生把人病态化了,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可以预防,但总有免疫失衡的情形,那些父母爱之类的说法,可以证明,也可以反证,当然人的成长环
同意自我探索和自我医治,但有时自我医治较难,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根源,尤其是童年期的伤害,很难回忆和联系在一起。我在辅导的过程当中看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不过成功人士不代表心理健康
1 回复 xinsheng 2009-7-26 06:37
宜修: 共勉!
共勉!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09-7-26 07:14
redbud: 同意自我探索和自我医治,但有时自我医治较难,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根源,尤其是童年期的伤害,很难回忆和联系在一起。我在辅导的过程当中看过不少这样的例
这种童年伤害与心理治疗有多大关系?比如说,出身名门的F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童年回忆充满了痛苦和怨恨,直到到英国上女子学校后才逐渐摆脱阴霾,受到关爱器重,脱颖而出,充分地发展了自己。多数人不会因为逆境就垮掉,所以也不必把它夸大为病因,人的可塑性和抗压性是超乎想象的,反而培养出坚毅顽强的性格,遇到有利的环境时机,就变成成功的内因。当然幼时的遭遇多少会影响成人后对一些事情的想法和态度,那也是自然的反应,不见得是病态,也会与以后的人生经历比较而逐渐成熟。应该辩证地看“伤害”。

对,任何人包括成功人士都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那就像我前面说的,人的心理健康免疫系统总有失衡的时候。至于那些与价值观个性等有关的心理表现就更难判断了。

很冒昧,总觉得心理问题不能只当作病来治。
1 回复 redbud 2009-7-26 07:29
穿鞋的蜻蜓: 这种童年伤害与心理治疗有多大关系?比如说,出身名门的F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童年回忆充满了痛苦和怨恨,直到到英国上女子学校后才逐渐摆脱阴霾,受到关爱器重,
我也同意你说的,不能只当病来医治。心理问题不是病,如果心理问题是病的话,每个人都是病人,因为每个人都在某个阶段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

你说的关于阴影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我都同意。

心理学上的观察,不是每个童年有阴影的人,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性格,有的人遭遇童年重大创伤,成年后还是一样心理健康,生活幸福。

目前所研究的心理学主要是帮助那些童年有创伤,心理发展停滞,不能突破自我的人。
现有的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09-7-26 08:08
redbud: 我也同意你说的,不能只当病来医治。心理问题不是病,如果心理问题是病的话,每个人都是病人,因为每个人都在某个阶段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

你说的关于
嗯。谢谢介绍。有机会再看点儿这方面的。
1 回复 carpe.diem 2009-7-26 08:34
好文!然而就大体来说,我倾向蜻蜓的看法多一点。心理学有点儿像天文学,观察容易定论难。这样的探讨开人耳目。谢谢楼主。
1 回复 carpe.diem 2009-7-26 08:38
穿鞋的蜻蜓: 心理学把人概念化了,心理医生把人病态化了,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可以预防,但总有免疫失衡的情形,那些父母爱之类的说法,可以证明,也可以反证,当然人的成长环
高见。说的有理。
1 回复 manjing 2009-7-26 09:19
一个人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学龄前父母就是最早的启蒙老师.我母亲没什么文化,但为人善良,我父亲是大学文凭,我从小爱看书的习惯就是跟随父亲的吧.他休息的时候总是看书看报..我有着父母的互补的性格.不输人也不过分,不输人是受我妈影响,吵架也要争道理,不过分是受我爸的遗传,除非对方有对我赶尽杀绝之意.而我曾经交往的对象,种种交往中的态度,方式,原来都是由他母亲遗传而来,一模一样.只要矛盾发生,哪怕小小的矛盾,对方就如其母亲一样不理人,一句不说,压抑自己,每次都要冷站一个月,似乎这就是她们视为有高人一等的志气.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一再辜负我,最后形同陌路.还有就是我常听到他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难怪有一回他母亲无事生非挑起我和他吵架,他依然理直气壮告诉我,他妈妈说的都是对的,就算他妈妈是错的也是对的,他就是要维护他妈妈.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3: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