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孩子们

作者:小辣辣  于 2009-5-12 23: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46评论

关键词:

  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总有些沮丧,因为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无法让自己的父母满意。不管是军队大院,科研院所,还是国家政府机关,能在里面工作生活的,绝对不是一般人。下一代再牛,恐怕在父母的荣誉面前也得低头,超越上一辈基本上是妄想。年轻人也许更有钱,但是社会影响,社会知名度上就差远了。在老一辈看来,有钱算什么,老子当年搞事业的时候,那可是远近闻名。再说没有我们创造的物质条件,不生活在样的大院里,你们拿什么上学出国。大院的明显标志,就是院门口都有把门的,出入必须经过许可,要拿证件。许多大院由全副武装的军人站岗,旁边还写着哨兵神圣不可侵犯,让人看了心里先一哆嗦。平白无故谁都不敢过去,光这阵势就能把人吓住。
  
  过去经济困难时期,几乎每个大院都有自己的特供商品。大院里有便宜的带鱼,不要票的鸡蛋、牛奶、猪肉、大米白面。虽然不像现在这样,能把人吃得脑满肠肥,走道儿上不来气儿。但是基本营养还够,可以保证孩子们生长发育,保证大人们精力充沛。那时候瘦得皮包骨的人,肯定不会是大院出来的。光从吃的方面上说,生活在大院里的人,就先比社会上的普通百姓好一大截儿。那时候,住在筒子楼四合院里的人们,居民粮本定量根本不够吃的。大人还能将就少吃点,如果家里再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全年伙食标准常常对付不了半年。不够吃怎么办,只能到投机倒把的贫下中农那里,花钱买高价粮,高价蛋,高价肉。现在许多四、五十岁的人一下子胖成那样,疯狂消费买车买房包二奶,可能和他们二十岁之前食欲、物欲、肉欲非常不满足有很大关系。
  
  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就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大院也是与世隔绝的。当时社会青年们每天都在想,将来如何接父母的班进工厂当工人,早点娶个老婆生儿育女。或者学点用得着的本事,可以被领导看上,提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上去。或者早一点转成正式工,早一点以工代干脱离艰苦工作岗位。比如试着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点符合时代要求的文章,学习摄影绘画,歌唱演奏这些可以被上级欣赏的本领。至少也要学着打套家具,好把媳妇娶回家来。女孩子都会打毛衣,要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幸福的渔网,把心上人罩在里面。
  
  大院里的孩子因为有那样成功的父母,从小感到压抑。比如像中国科学院这种地方,里面的全都是人精,是从多少亿人当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的孩子再聪明,恐怕也赶不上自己的父母,一辈子只能默默无闻。当然还有军队大院里的孩子,老子们大多是枪林弹雨中奋斗出来的,凭的都是真功夫。下一代取得再大的成绩,在父母眼里都是雕虫小技小菜一碟。和前人经历过的大风大浪比起来,那点本事根本不算什么。大院里的孩子,最受不了父母整天指着鼻子冷嘲热讽。说自己没有顽强意志,没有人生信念,不追求上进,甘愿一辈子做没出息的小市民。大院里就是这种气氛,谁家都一样,谁都不能怪,只能怪自己生在这种特别上进的环境里。久而久之,那些没有取得像样成绩的大院孩子,就变成了愤怒青年。
  
  大院里没有个人生活,每个人都活动在别人的目光下。因为出入严格限制,或者居住相对集中,平时从外面进来的人很少,只能内部交流。这种情况下,社会舆论和行为方式就成了自产自销。比如许多大院一到晚上的串门时间,一般人很难在十点钟之前呆在自己家里。就这样白天晚上都和别人搞在一起,一个人不知不觉地从缺少个人生活,转变到缺乏个人思想。只是后来一部份人先富裕起来了,而且富得不那么光明正大,渐渐地不喜欢别人随便串门了。就开始防止别人偷窥,开始有隐私了。可是相同背景的家庭还是断不了来往,穷人找穷人,富人找富人。像必须上名牌大学呀,必须出国深造呀,必须成名成家呀,必须晚婚晚育呀,都是大院里产生的顽固真理。好多概念成了习惯,意味着这些道理在述说的时候,已经成了不必证明的公理,已经不用再过脑子了。
  
  工人农民的后代没有这些事儿,因为下一代超过上一代是正常现象。二十多岁年轻人是家里顶梁柱,父母见了孩子都得嘘头吧脑的,因为孩子挣钱多嘛。年轻人结婚有了孩子,父母还能帮忙照看,人家过去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不像大院里那些有成就的人们,一辈子只会工作,头脑中根本没有家庭,没有妻子儿女。他们心里只有别人,只有首长,只有单位同事的意见。在他们眼里,这些别人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比自己的亲人还重要。一旦儿女没考上名牌,没出人头地,丢的可是父母的脸。趁早跟这样的孩子划清界限,我们没有你这样的儿子,没有你这样的女儿。孩子们在中国上进不了,只好上进到外国去了,眼不见心不烦,一了百了。好在大院也在变化,过去那种办公居住全在一起的超级大院,现在也开始分化瓦解了。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军队营房建设,让大院里的许多事情变得和社会上一样了。上班在一个地方,下家回家又在另一个地方。上班的地方有人站岗凭票进入,居住的小区由物业管理,谁都可以过来。这样说不定再过些年,大院就成为历史名词了。
9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6 个评论)

3 回复 翰山 2009-5-12 23:34
这篇文章很好。有观点,有内容。感同身受。
2 回复 rongrongrong 2009-5-12 23:50
有优势,也有压力。
2 回复 小辣辣 2009-5-12 23:54
rongrongrong: 有优势,也有压力。
的确如此. 我就是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3 回复 xqw63 2009-5-13 00:19
羡慕那份特供,是一般老百姓无法企及的待遇。
3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5-13 00:27
红色后代,很有优越感,字里字外透着骄傲
2 回复 jjsummer95 2009-5-13 01:12
"住在筒子楼四合院里的人们....现在许多四、五十岁的人一下子胖成那样,疯狂消费买车买房包二奶,可能和他们二十岁之前食欲、物欲、肉欲非常不满足有很大关系。"哈哈,精彩..筒子楼四合院的人该骂你了。
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这不,给挤到美国来了。。
3 回复 四合院的闲人 2009-5-13 01:18
有道理!看来到美国的大院孩子(部分)是不得已的出走啦!呵呵!俺那个四合院被骂啦?呵呵!
3 回复 水影儿 2009-5-13 01:20
羡慕~~
2 回复 宜修 2009-5-13 01:46
rongrongrong: 有优势,也有压力。
认同。
3 回复 宜修 2009-5-13 01:46
羽化成蝶: 红色后代,很有优越感,字里字外透着骄傲
但愿我没有。
3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5-13 01:52
宜修: 但愿我没有。
2 回复 宜修 2009-5-13 01:54
羽化成蝶:
3 回复 rongrongrong 2009-5-13 02:12
宜修: 认同。
2 回复 sousuo 2009-5-13 03:42
历史造成的,没办法。

虽院不同人亦不同,但和"社会上"的人还是不一样。
3 回复 妈妈咪 2009-5-13 03:49
同感,俺也是大院里出来的。。。。。。
3 回复 小辣辣 2009-5-13 04:28
羽化成蝶: 红色后代,很有优越感,字里字外透着骄傲
我所耽的大院是大学的教职员宿舍. 都是臭老九. 都是被批的对象. 那来红色后代的优越感?. 但有学业上的无比压力. 因为教授不希奇. 有不少是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两院院士). 所以学业上的压力大极了.
3 回复 Hansonding 2009-5-13 04:50
我是部队大院长大的,确实我们无法否认在中国大院意味这什么?代表着什么?象征着什么?也许我们从小无需为生活担忧,为生存担忧,这无疑成为我们多年后踏上社会与百姓之间一道无法逾越的代沟。
但是大院的孩子也永远无法摆脱命运的选择,因为我们也在努力证明我们的智商和情商并不是大院的产物,而是自我奋斗的价值体现。
3 回复 羽化成蝶 2009-5-13 05:23
小辣辣: 我所耽的大院是大学的教职员宿舍. 都是臭老九. 都是被批的对象. 那来红色后代的优越感?. 但有学业上的无比压力. 因为教授不希奇. 有不少是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两院
(⊙o⊙)哦,有点误会,,没详细看明白,这和军区大院有区别的,我以前认识一个哥哥就是那里的混小子,邻居姐姐差点嫁了他
3 回复 小辣辣 2009-5-13 07:11
羽化成蝶: (⊙o⊙)哦,有点误会,,没详细看明白,这和军区大院有区别的,我以前认识一个哥哥就是那里的混小子,邻居姐姐差点嫁了他
没什么. 就是优势和压力并存.
3 回复 hr8888hr 2009-5-13 08:50
字里行间散发着浓烈味道的优越感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8: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