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作者:猪扒戒  于 2017-2-3 23: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老子《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

 

这一章是道德经“无为而治”思想的实践篇之一,是从中等层次上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和如何才能做到的重要篇章

不尚贤,使民不,

仅这七个字已经使衙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奖与惩的效果是一样的,不惩就是奖了。尚贤奖善,是用名誉地位或物质去正面鼓励;

惩恶是对违犯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惩恶的标准是法律法规,具有条款简明,百姓容易守,政府容易执行。

而奖励的条款标准要复杂许多,伪善,争竞,嫉妒都是奖励的付产品。背后的动机是名声欲望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金银珠宝虽是难得之货,但不是必需品。如果有道之人和掌握社稷的人不去推崇使用,这些东西就难以流行,

不会昂贵。难得之货背后的动机是物欲贪婪,以物质来彰显自己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

肉眼可见能挑起人欲望的事物太多,会导致人心浮躁烦乱,以至于行为失控。拿孔子的一句话注解比较恰当: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就是说值钱的东西放在人前显摆,而不好好收藏,他人的盗窃嫉妒心容易被挑起,

容易导致盗窃行为。而像芙蓉姐姐一样,三点式在人前卖弄,他人的淫欲之心也可能失控,而导致淫行发生。

背后的动机是情欲、肉欲对人的影响


上面的三句话对管理者来讲,几乎没有什么工作量 。如果能做到的话,无为而治就完成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是从人欲的前期做了防范工作. 对心底的工作来讲,工作也是着手于起心动念之先, 对后续的不法行为,

或不道德行为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

所以有道的人治国,是从祛除人心的欲望,以道来充实人心入手。虚其心---祛除人心内在的欲望;实其腹---用道来充实人的灵魂

犹太版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耶稣要求彼得:“你喂养我的羊” ,就是要彼得用道来教导百姓

弱其志,强其

减弱他们世俗有所作为的志向,强化他们心中的道。这里指的是偏离道的世俗之志,通常是好心办坏事。

他越忙,百姓越是民不聊生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

当百姓心中摒弃世俗的的知识和欲望时,他们心中来自道的智慧就会使他们的眼睛真正明亮。

而那些被“功名成就”世俗观念引导的所谓智者,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为无为,而无不

本章字数不多,“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xian)可欲” 这些策略的目标都是都是对这个浮躁凌乱的社会, 

从乱的根源上进行釜底抽薪,从而达到后边的易治或无为而治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shen_fuen 2017-2-4 00:20
有一定的道理。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但是有知有欲是人之常情,敢为者往往不是智者....怎么办?
2 回复 猪扒戒 2017-2-4 00:53
shen_fuen: 有一定的道理。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但是有知有欲是人之常情,敢为者往往不是智者....怎么办?
沈兄好,欲望的控制层次不同,眼看到的也不一样。但起码不要挑起人的情欲,物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5 05: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