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歌

作者:瀑川  于 2022-1-22 07: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代的歌|通用分类:音乐欣赏|已有3评论

五十年代的歌  (摘自作者文集《爽籁清风》)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属于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那一代。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像一台新组装的计算机,内存(memory)和外存(hard disk)都是空白的,于是所闻所见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十年后还难于忘怀。那个时代虽然贫穷,却有希望;虽然是过渡阶段,但讲道德;虽然生活俭朴,但有欢乐。欢乐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我们唱过许多的歌。

 

一个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十年里唱的歌是个宏大的课题,年近古稀的老朽要跨越半个世纪,在自己的硬盘里苦心搜索,所能得到的也不过是百花园里的几株花草,的确有点不自量力。人们在谦逊时常说抛砖引玉,如今我抛出的连砖也算不上,最多是块土坯。按照记忆我把那个时代的歌曲分门别类,做个简单地回顾。因为我不是音乐工作者,免不了露怯失手,还请读者们海涵。

 

首先说说与形势相关的歌,带有时代的色彩。五十年代初期有不少歌曲来自解放区,有的和土改相关,有的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有的与生产建设相关,有的在歌唱祖国和中苏友好。

 

建国初期破旧立新,百废待举。在新歌新曲问世之前,引进了根据地的边区文艺,以陕北民歌为主。诸如《东方红》《南泥湾》《高楼万丈平地起》《边区十唱》等。收音机里常放的是《12把镰刀》,街上的演的是《兄妹开荒》,鼓励生产,支援建设。陕北民歌的特点是宽厚质朴,带有黄土高原的气息。曲中多用245(简谱),有时还带7。与西藏的五声乐不同,他们用的是七声音阶。大概受了新疆音乐的影响。不过新疆音乐像是缀在马脖子上的几枚铜铃,抖来抖去,叮当乱响。陕北音乐却像一头辛勤劳作的黄牛,敦厚朴实。

 

上次回京,带来几张光盘。在一百多首歌里,我最欣赏《月亮走来我也走》。旋律按照一对难舍难分的青年男女在月下的脚步铺垫开来。在唱到“月亮月亮”的时候,旋律是5665,歌手苏红使用了倚音和水音,衬托出少女的痴情与青涩。前奏里有个4度滑坡,25251-7L616565432-(L表示低8度。后边的H表高8度。) 7L后的那段旋律,如果从G 调变为C调,应当是2421217L6L5L-。 它多像东方红里的最后一句,“他是人民大救星”呀。窥豹一斑,不难断定这首歌的陕北风味。与董文华将军“如果我这样,如果我那样”的矫揉造作相比,更感到这首歌的青纯与真诚。 在当今几十万一桌的宴席前,她像一 朵荷花,美丽动人。

 

此外还有《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八月里桂花》《三月里桃花开》《一杆子红旗半天飘》等,包括了红军时期的几首歌。“青天蓝天这样兰兰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了前线。”, 这首歌赞扬了“一心抗日”的八路军。

 

《老黄牛》是一首配合土改的歌,“老黄牛呀,肥又大,土改以后到我家。”用的是老曲儿。还有一首《大轱辘车》,大意是:“三呀么三头牛呀,一呀么一匹马呀,大轱辘车呀,咕噜咕噜转哪,转到了咱们的家。”反映了翻身农民在获得土地和农具后的喜悦。当时宣传妇女解放的有《妇女自由歌》,“旧社会,黑咕隆咚的天。”也是陕北风格。用57L23217L6L5L6L215L--控诉了妇女饱受压迫的悲惨遭遇。 

 

时值抗美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保家卫国。代表作有周巍峙的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战争与和平为题的有女声独唱《王大妈爱和平》和《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揭露细菌战的有“美帝国主义你万恶滔天”, 这首歌被小孩们唱成了“美帝国主义你屁眼朝天”。当然了,既然是敌人,怎么骂都不过分。还有一首《反对武装日本》,词、曲都不大出色,开头是句口号,“反对武装日本,”曲子是5.6 32 126L

 

生产建设方面有《我们和时间赛跑》,“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材和食量,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送到农庄。我们对力量排山倒海,……。”歌词直接了当,歌曲按着车轮的节奏展开。还有时乐蒙先生写的《歌唱二郎山》也很有名气。七十年代,在一部越南反美战争的纪录片里,有个北越的战士在战壕里用口琴吹奏“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可见此歌流传之远之久。《克拉玛依之歌》在五十年代风靡一时,李文科先生唱过此曲。后来马国光先生也唱过,但他的唱法反复太多,有点油腔滑调。六十年代初我在首都剧场听张树楠老师唱过此歌。文革中有人批这首歌为吃现成饭。看到一片荒芜,他拨马就走;到了绿树红旗,他又催马跑了过来。不过话说回来,那位牧民要是有本事建设油田的话,也犯不上饶世界去找草地了。

 

另一手歌是:“黑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全国人民力量大,打垮了美国兵呀。”小孩子在胡同里却唱成了“黑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白天拉屎黑天擦。”看来我们这些穷街僻巷的儿童太不可爱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还打哈哈。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阶级敌人在背后搞鬼。还有一支歌是蒙古风味的《兰兰的天上白云飘》,1956年的了六一儿童节,我在长安剧院听解放军文工团唱过。

 

歌唱祖国的首选当是王莘老师的《歌唱祖国》,庄严肃穆节奏平缓。六十多年,百唱不烦,百听不厌。还有一首歌是“胜利的旗帜哗啦啦的飘,全国人民呼声地动山摇,毛泽东,斯大林,……,像太阳在天空照。红旗在前面飘,全世界人民路一条,……”到了九十年代由于俄国不再有男儿,十月革命的路被中途断送。只有中国还在高擎着“马列的大旗”奋勇直前。五十年代后期,有一首歌,“歌声震荡着万里山河,山河也唱起欢乐的歌。这支歌献给亲爱的党,献给我亲爱的祖国。”后边还有副歌。前两句的曲是1.76553165 5331H-65253-。早期歌唱祖国的还有“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生活天天向上升。”但是同改革开放后有车有房的小康生活相比,当时上升得也忒慢了,三十斤定量吃了几十年。

 

歌颂中苏友好的代表作是《莫斯科—北京》,可惜是外国人写的。这位作曲家惜音符如钻戒,颇为吝啬。在第一句里,只用了两个音符3 4,相差只有半度。歌词是“中苏的人民是永久弟兄”,旋律是3343343343-,同一旋律反复用了三次。以A1 12音律为基准,3 4的频率差是,(25/12-24/12*440,大约33赫兹。在钢琴上是一个白键和相邻的黑键,只需用20%的手指弹奏。在五线谱上则几乎是一条直线。

 

一首伟大歌曲的起始竟是如此的简单, 无异于用鸡刀宰牛,令人钦佩。第二句稍微大方一点,3376376376- ,三个音符 由3始高跨5度,又降回一度到6,又是三次重复。高潮是“莫斯科北京”,55i-, 55i-, 又只用了两个音符。这首歌深沉稳健,颇有伏尔加船夫曲的风格。由此看来一首优秀的作品不必非得写成像《新疆之春》那样华彩艳丽,当然要看场景和气氛。可惜十年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把这样的一首好歌扔到了字纸篓中,中苏两党翻转成仇敌。

 

五十年代还不曾有神童这样的特产,乃至我到了八岁才考上小学。一年级学的第一个歌是《大红花》“大红花呀,开满地,小朋友拍手笑嘻嘻。”561H5.61H635-, 31H1H653216L2-。边唱边舞,唱大红花时把双手托在胸前,铺满地时,双手自上向左右翻去同时下蹲。如果把那时的我派到今天的民工子弟学校去做汇报演出,他们一定会问:“你爸爸是不是还不如农民工呀?”是的,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和打着包头的布鞋,我们当时确很土气。 

 

小时候我喜欢的歌有《卡吉德洛古老森林》,这是一首三拍子的俄罗斯民歌,用口琴吹奏,八度合音,悠缓自如欢快如舞。另一首歌“小鸟在前边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跳啊跳啊跳啊,亲爱的父亲毛泽东同我们一起过呀过这快乐的节日”。可见,五十年代的孩子已经开始歌颂自己的领袖了,称他老人家为父亲。电影《小猫钓鱼》插曲也很可爱。“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场,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这首歌教育我们热爱劳动,克服懒惰。曲子也轻快活泼。5ii5665 35132-5ii5665 53H2H5i-   

 

一首难忘的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乔羽先生填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歌曲由一个1/8拍的休止符0612开始,与往后拉浆的动作同步。唱到“小船儿轻轻”两句时,3-|6·6|54 3|2-|3·5|6L12|54 36L12似乎在模仿着收桨的一刻,桨梢轻轻地挑起一朵水花。歌词如诗如画,歌曲轻松流畅,的确是首好歌。我到了1956年夏天才有幸在北海的湖面上荡起双桨,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祖国花朵的荣耀。

 

过队日时要唱郭沫若先生作词的队歌,“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其中“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一句,曲和词不够搭配,把继和承给切断了。不如把继字放到曲子的后半部和承衔接。十年后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把队歌取代,那首歌配着军鼓,少先队员们如同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比队歌要气派多了。

 

《夏令营之歌》在当时也很流行。“穿过绿色的大树林,我们来到美丽的地方。可爱的小鸟伸开翅膀,对着我们欢乐地歌唱。微微的风迎面吹,红领巾在飘荡,穿过海岛旅行去,我们的心里乐洋洋。可爱的夏令营欢乐的家,……”唱完这首歌,尽管你还傻呆呆地坐在教室里,可是你的感觉却跟着那些幸运的孩子,在夏令营里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还学过罗马尼亚歌曲《乔治参军》,俄国歌曲《牧童短笛》。“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儿散漫了青草地。”在我们年幼的大脑中,开辟了一块清新湿润的园地。

 

大跃进时期的代表作出自一位工人老大哥之手,“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旗帜鲜明,口号铿锵。瞿希贤先生写过一首公社社员的歌,“向前看,向前看,我们是人民公社社员。” 五十年后,大家都改成“向钱看”,人民公社又变回到包产到户,应了一句豪言壮语,“敢教日月换新天”。另一首课堂歌也带上时代的气息,“年年我们要唱歌,比不上今年的歌儿多。”22356532216L2 123221615L。歌唱了大跃进时期人人亢奋的精神状态。“荒山野岭种植松杉果树,河边路旁种起柳树白杨”。这首歌是初中一年级学到的,当在58年附近。虽说是大跃进的产物,但这句歌词到现在依然正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1958年唱得最欢实的是李焕之先生词曲的《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走了。”文革时后两句挨批,宣扬了刘少奇主席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帝国主义人还在,心不死,怎能让他跑了。大跃进时已经成名的马玉涛老师以一首《马儿啊, 你慢点走》响遍中国。第一句马儿唉的“唉”字拖了八拍,的确很慢了。难怪后来有人批她和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唱反调。是啊,大跃进的千里马理应快跑,她却宣扬让马儿慢走。岂有此理?

 

歌唱工农兵的歌曲有马可的《我们工人有力量》,在五十年代初天天都能听到。“我们工人有力量,咳!我们工人有力量。白天黑夜工作忙。咳!白天黑夜工作忙。”有领唱与合唱,如同劳动号子一般浑厚豪迈。可惜到了我们这些愚顽不化的穷孩子手里却成了“我们工人长痔疮,白天黑夜擓痒痒。”大人们忙于打工和家务,也没人纠正不良倾向。农民歌有《我是公社的饲养员》,泼辣欢快,很有特色。“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也是一首农民歌曲。

 

歌唱年轻人的有《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 》。“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尖兵。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 赤胆忠心为人民。……”歌曲起于弱拍,节奏稳健,旋律刚毅。似乎有一支年轻的突击队不畏艰难,披荆斩棘,阔步直前。其气势有点像后来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但由于速度稍急,适合在执行任务途中的快步行进。

 

模范工人向秀丽为了抢救易燃物品二硫基丙醇献出了生命,郭沫若先生写了首诗又被谱曲,“向秀丽同志啊,你全身都化为了光。”老司机反映了一位五十岁的老师傅热爱工作的优秀品质,勤劳乐观, 以拉家常的方式唱出了劳动者的骄傲。郭颂老师在《新货郎》里采用东北民歌,“铁脚板嗖嗖嗖嗖,就好像踏上那摩托车唉咳呦”,记下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时代脚印。

 

关于兵的歌自然离不开《我是一个兵》。 还有一首关于炊事兵的歌,“参加解放军,当了个炊事兵。咱班上人五个,个个都年轻。”有说有唱,热情欢快。另一首军旅歌曲是“班长拉琴我唱歌。歌声朗朗像小河。先唱咱家乡风光好,再唱咱连队好事多”歌声随着手风琴的伴奏,欢快轻扬。

“欢迎的晚会上,我拉起手风琴。想起了一件事,真是乐死人。”。这首歌的旋律是,5i7615365352, 欢快有节奏感,也是手风琴伴奏。十几年后,这个曲子被一位朝鲜作曲家剽窃,在一首歌颂金刚山的歌里,前两句写成三拍子的51H-76iH5-- 36-5352--。旋律相同,只是节拍有了变动。剽窃的还挺巧妙。

 

说解放军自然离不开郑律成先生的解放军进行曲,至今依然适用。然而值得一提的还是李劫夫先生《骑兵进行曲》。全曲高亢雄健,紧张激烈,把战场上骑兵团的英姿描写得栩栩如生,体现了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对音乐语言驾轻就熟的境界。开头时,15L115L1311315L1。后边,用小号快速吹出 31235312353532135---, 噼里啪啦,清脆嘹亮,鼓舞着骑兵们冲入敌阵。56-54-324321似乎看到骑兵们举着马刀向敌阵杀去,短兵相接,蹄声杂沓。全曲如冲锋的号角随风卷起,气贯长虹,刀剑铿锵,大有雷霆万钧之势。没有扎扎实实军旅生活的体验,是写不出这么如临其境气贯长虹和的音乐的。可惜这首乐曲现在不大播放了,也许因为有了二炮以后,骑兵团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了。

 

除了《我爱祖国的蓝天》,电影《赤峰号》有一首巩志伟先生词曲的海军的歌,“银色的月光,映照着无边的海洋,人民的海军,焦急地等待着出航。”,旋律随着海浪起伏荡漾,让人难忘。十几年后,苏小明女士因一首海军睡觉歌《军港之夜》成名,5L331232-336L5L1 355365653233212--,手风琴的节奏十分缓慢,模仿着睡觉时有气无力的精神状态。这首歌流行一时,以致人们忘记了五十年代那批等待出航的水手。

 

当时社会流传的还有不少进步和救亡歌曲,以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为主,《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河边对口唱》《黄河颂》。还有《延安颂》《团结就是力量》《跌倒算什么》《五月的鲜花》《绣金匾》。上高中时,听弦乐组的同学表演过提琴齐奏,“正月里闹元宵,” 曲调是2162532321.6235321765425-, 他们还演奏了一首《 森吉德玛》。这两首曲子旋律简单,节奏平缓,适合做小提琴的练习曲。当年清华附中的王玉田老师很有音乐天赋,可惜因病英年早去。

 

电影插曲也是流行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如星先生写的《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唱遍街头巷尾。八十年代初,一个朋友的录音带激发了我的思想之感。332123522-3767675656111,前奏刚一开始,我就流出了眼泪,勾起了我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一个独处异国的学子多么渴望回归到属于他自己的文化,哪怕是几首歌。它们像窝头、豆汁和大白菜一样,都是陪我长大的伴侣,没法忘记。

 

1959年暑假,我们到大兴县支农。外边下雨,我们在大屋子里唱歌,由我领唱。唱的也是一首电影插曲。歌词大意是:“共产党号召把山治,人民的力量大如天。盘龙山上,锁盘龙啊,要保住那水土不下山。要保住那水土不下山。”风格有点像号子,但它又是支歌。

 

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如《夜半歌声》插曲,“空庭飞着流萤,人儿伴着孤灯”6165365  61212621 ,“追兵来了,无奈何,娘啊,我像小鸟儿回不了窝。” 王丹凤主演的《护士日记》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香港电影《抢新郎》,“走四方,到四方,”, “明月正正呀么正头,对红烛欲言又含羞。”

 

《马路天使》里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也风靡一时,李亚林、金迪和王洸主演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的插曲“樱桃好吃树难栽”,《铁道游击队》里的《弹起我的土琵琶》。当然,还有《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和《英雄儿女》的插曲,它们都贴印上了时代的标记。

 

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拉兹之歌》非同小可,在厕所里都有人哼哼“大妈拉姑”(到处流浪),2343 2343。 但是,从头到尾唱完的我没见过几个。丽达之歌如翩翩起舞的吉普赛女郎,摇曳多姿。这首歌曲难度很高,我曾试着记下曲谱,但总也得不到原汁原味。大概因为我分辨不出乐曲里过多的升、降半音。

 

地方和少数民族的歌曲有东北的《丢戒指》,后因荒淫小调被否。新疆的《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早上我走出了帐房, 解放军同志你去向何方。”“美丽地姑娘见过万万千,唯有你最美丽”,《亚克西》等。《库尔班大叔你上哪?》歌颂了军民的情谊。不得不提的还有风靡一时的《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和五十年代初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十年后,后者被《边疆处处赛江南》取而代之。西藏有《北京的金山》《逛新城》和几首歌颂金珠玛米的歌曲。来自西南的歌曲有《芦笙恋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等。还有一首赶马人的歌,“风和日暖好天气,赶着马儿进山区。” 也别有特色。

 

当时的外国歌曲以苏联歌为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条小路》《近卫军进行曲》《白桦树》《三套车》等。古巴歌曲  《西波涅》《鸽子》和《726颂歌》 ;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宝贝》和《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朝鲜歌曲《小白船》《海兰江》,旋律简朴纤细,宛如两维坐标中由单个pixel连成的曲线。还有蒙古歌曲《柯达丽泰》《敖包相会》。外国名歌二百首在当时很普及,里边有不少歌曲为大众喜欢。六十年代初,我在民族宫听过中央乐团刘秉义先生演唱的《跳蚤之歌》,还听过东方歌舞团表演的《马利诺之歌》。

 

时代的歌自然离不开时代的气息,也离不开时代的人民。尽管这些歌掺进了不少政治因素,但从那个时代走出的我,还是眷恋那样的风貌。我喜欢这些歌,因为它们会把我带进童年的梦幻,回到天真烂漫的时段。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3 回复 qxw66 2022-1-22 08:56
这里的歌也不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7SfumDvm4&t=1053s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VK4y1a78o
还有芦笙恋歌
1 回复 scripting 2022-1-22 15:18
"内存"应该叫RAM:Random-access memory
1 回复 longislander 2022-1-23 19:28
很多提到的经典歌曲至今仍是百听不厌!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3: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