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日志
还没 登录?仅显示部分内容。  |  博客书架
分享 [ 前尘往事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一)
丹奇 2010-1-16 01:27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一)
(本文参加国内网站征文比赛中)【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丹奇 (2010-1-14) 旧物情结征文,揭开了记忆的大门,母亲的裁剪书,从四十多年的岁月中,向我缓缓走来。它与我同龄,伴随着我长大,见证了整整两代人的人生变迁。母亲的裁剪书,就在我美国的家中。我小心地把珍藏 [ ...阅读全文 ] [ 丹奇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九):LD机、CD机、VCD机
kylelong 2009-12-6 07:29
20世纪90年代,1990年大屏幕电视开始普及,25-29寸成为主流产品。这个时候,原有VHS录像机已经无法满足大尺寸电视机的要求,这时LD碟机开始进入中国。LD是Laser disc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镭射影碟、激光视盘,在国内被称为大碟,广泛用于电视、电影和卡拉OK的双面视频光盘。LD镭射光盘直径30 厘米,早期采用模拟的方式记录音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八):自助餐
kylelong 2009-12-5 05:20
自助餐,中国人理解就是自己帮自己吃,自己随便拿,没有限制。其实,自助餐是个外来词,buffet,buffet dinner,buffet meal,也有好多情况下用smorgasbord。 smorgasbord的意思是:北欧式的正餐前小菜;供应此种小菜的餐厅。有人解释为All-U-Can-Eat,比较符合实际。 第一次吃自助餐,是80年代末期,在北京参加一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七):煮饭锅、电饭锅、平底锅
kylelong 2009-12-4 06:12
小时候,母亲做饭就是用炒菜的铁锅。把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铁锅,再放水,盖上锅盖。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闻到大米的香味,就可以把炉子的火关小,再慢慢地用小火“焖”一下。这样做的米饭,经常有“锅巴”。如果做得比较好,那种锅巴是焦黄焦黄的,很好吃;如果火太大,那就真正是“糊锅巴”了,中间是不能吃的了,完全碳化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30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六):录像机、摄像机
kylelong 2009-12-2 06:36
儿子几个月大时,还不会走路。记得“六一”那天,就想起来请单位宣传科的老师给儿子摄像,爬呀、叫呀、玩呀、笑呀。后来转刻成光碟了,可以用电脑看了;电脑再接电视,放大了看。当时的摄像机很大,扛在肩上;录像带也是大尺寸的,几乎都是日本JVC公司发布的VHS系统,VHS格式即高密度视频格式,国内称1/2录像机和1/2录像带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五):流行歌曲
kylelong 2009-12-1 04:30
小时候,那是文革后期,因为父亲做宣传工作,播放革命歌曲是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得的主要革命歌曲有:《国际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万岁!毛主席》、《伟大领袖毛泽东》、《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太阳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四):煤、气、电
kylelong 2009-11-30 02:44
最早的蜂窝煤,是12孔(2,4,4,2);现在老家的小吃街开馆子用的蜂窝煤,是19孔(3,4,5,4,3),大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很多,那时候有电灯,但做饭、做菜、烧水,都是用煤,冬季取暖则是用的柴碳。我在《童年故事》中讲了很多蜂窝煤炉的故事。 上小学后,家里还用过一种“煤球”,核桃大小,椭圆形的。我小时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三):网络
kylelong 2009-11-29 07:20
1996年开始使用原工作单位的局域网,但当时的局域网资源有限,很多文献还是查不到,单位又买了很多网址;后来还是不行,只好花大本钱,直接改用国际互联网了。办公室的网络线改了一次又一次,电脑的局域网地址也是不停地更换。 由于使用的是Win95,最初的国际互联网比较简单,而且没有IE(Internet Explorer),只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二):身份证
kylelong 2009-11-27 08:58
在身份证之前,户口是个人身份的唯一证件,很多场合都需要,比如领取全国统一发放的各种票证(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等)、去银行存取现金、去邮局领取包裹等等。但是,户口(本/薄)是以一个家庭来发放的,一般是父母,加上子女,有时候也有祖父祖母等长辈,或其他亲戚(因地址变更等原因)。每个人的户口单上,有个人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一):信件、明信片、包裹
kylelong 2009-11-26 05:08
最初了解信件,是从邮票开始的。外祖父是个清朝末期的秀才,喜欢集邮,有很多邮票,不过,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拿走了,就剩下一枚清朝的邮票。母亲也喜欢集邮,传给我。我集邮的历史也有几十年了。 母亲的兄弟姐妹三个,分别在不同城市,大家都写信交流。那时候,只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租房与搬家的经历
红妹子 2009-11-25 22:36
在国内搬过几次家,都是从一城市到另一城市。开始是租全配的套房,因为不想置办太多的家私,以后得随夫迁移。后来孩子一二出生,随身物品渐渐增多,虽无大件但习惯于手的东西还用上了感情,到哪跟哪,有过搬家经历的人想必理解。合肥住了一年,换了两次住所。第一家三个月,每次爬上爬下五楼,一手抱六个月的儿子,另一手还 [ ...阅读全文 ] [ 红妹子的博文列表 ]
2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佛堂、道观、教堂
kylelong 2009-11-25 09:34
佛教起源于印度,创自释迦世尊。释尊灭度后,两千余年来,渐次向外传播,南则由锡兰而缅甸,暹罗,南洋,北则由中亚而中国,西藏,朝鲜,日本。近年来更遍及于英美德法诸国。然而其中弘传最广,变迁最大,而史实足徵者,则首推中国。其中,西藏的喇嘛教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分支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9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九):洗衣服、晒衣服
kylelong 2009-11-24 11:06
在洗衣机之前,母亲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板和大木盆;如果是洗床单被单之类的大件,就把东西放进大木盆里,父亲就用脚踩。有时候,我也把脚放进去凑热闹。在清洗床单被单之前,母亲还要做很大一锅米饭,在煮熟之后蒸饭之前,要把米汤弄出来,放入清洗的床单被单里面“浆”一下,再拿到外面晾晒在绳子上。每次睡在干净的床单上,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3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八):垃圾、垃圾箱、垃圾袋
kylelong 2009-11-23 02:29
在郊区居住时,没有垃圾处理和分类的概念。只要有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比如煤炭灰、菜叶、鱼刺等等),就往水沟旁边一埋,任它风吹雨淋。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矿泉水瓶、易拉罐、纸盒包装、塑料袋等等,而且水果罐头的瓶子、酱油瓶子等还都是要回收的。家里也只有扫把(扫帚)和撮箕,没有垃圾桶,集体宿舍(筒子楼)和大街上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七):现金、刷卡、支票
kylelong 2009-11-21 05:32
记忆中,第一次拿钱买东西,是小学阶段。与几个朋友在大街上捡废铜,拿到收购站卖掉,然后去买薄荷糖。从此知道了钱的重要性。 独立生活是从小学开始的,但真正管理自己的钱,还是大学阶段。从大学到参加工作,也一直是使用现金的,一般是存入银行。单位发放工资,往年都是在财务科领取,每人一个塑料信封,外面是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六):电视机
kylelong 2009-11-20 08:48
第一次看电视,是在父亲单位。那是初中时期,父亲还是在宣教科工作,有投影电视,那时的电视内容好像不是很多,主要就是国内外新闻,然后就是电影,与电影前加映的“新闻纪录片”没有什么两样。现在回忆起来,投影电视与投影仪差不多,屏幕是差不多大小,只是当时的效果(清晰度)比较差。 后来,我们居住的单位宿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五):团年、团拜会
kylelong 2009-11-19 10:46
团年,是中国人(华人)在春节期间的主要节日活动。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夜里,但也有在大年三十下午的。这一天,无论人们离开家里多远,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吃一顿饭。团年饭菜的特点是饭要煮得绰绰而有余,叫“腰深的饭,脚背深的皮”,肉要“楼板厚”一块,鱼要吃个留头剩尾,预祝来岁家足年丰,有余有剩。襁褓中的小儿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四):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MP3
kylelong 2009-11-18 09:44
第一次见到收音机,是小时候在父亲上班的地方。因为父亲在宣传部工作,除了播放重要消息、通知,就是播放唱片,有歌曲、音乐、响声等等,最多的就是播放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那时候,开始了解波段。 唱机也是很新颖的东西,那个圆盘一转,就有音乐,而且喇叭在外面,当时是很兴奋的。现代电影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三):饮水、井水、自来水
kylelong 2009-11-17 08:42
童年时代,喝水基本上是家里烧水,但为了节约煤,多数时候都是父母从工厂里用开水瓶把开水提回家。那时候,热水瓶胆好像很贵,而且还要用计划票买。每次“不小心”把开水瓶打翻,还有“砰”的一声爆炸,父母亲总会责怪我们。开水瓶(或热水瓶、暖水瓶)是普通人家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家用品,外表样式变化最大,由竹制的到金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9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二):电话、手机
kylelong 2009-11-16 10:33
对电话的第一次印象,是黑色的,中间一个圆盘,10个阿拉伯数字排一圈,顶上放着听筒。那是我的幼儿园时期。但这样的电话样式,似乎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从大学到参加工作,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高度降低了一点。由于所在城市比较小,所有电话号码只有4位数,N年以后才改为6位数。 90年代中期,工作单位开始使用内部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一):自行车、摩托车、小车
kylelong 2009-11-15 22:31
虽然我在小学时期学过杂技,在杂技团也骑过自行车和单车(独轮车),不过,杂技团的自行车和单车(独轮车)是很独特的,与普通自行车不同,也就是说脚踏板向前时,车轮向前;脚踏板向后时,车轮向后。 我真正开始学骑自行车,还是在初中时期,但那时的自行车都是“凤凰”,很高大,左脚踏时,右脚悬空;右脚踏时,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3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书包、背包、钱包
kylelong 2009-11-15 06:36
学生时代,是“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那时最流行军绿色:军装、军包、军鞋(解放鞋)、军水壶和军帽。另外,军装领口还要母亲绣两个小红旗,军帽上还要一颗“闪闪的红星”,手里还有“红缨枪”,都是学潘冬子(据说台湾都是蓝色制服,头上是“青天白日”)。学校高年级的同学,总是喜欢抢低年纪的军帽,当然,一般都能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7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九):手绢、纸巾、餐巾纸
kylelong 2009-11-14 22:39
记得上小学时,母亲总是让我带手绢。那时的手绢的确很有用,不知为什么,总是喜欢流鼻涕,流也流不完呀!有时候忘记带了,就从作业本的后面撕下一张来,擦一擦;硬梆梆的纸,弄得鼻子疼。要么就用衣服袖子擦,回家后,母亲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两只袖口――两块硬梆梆的鼻涕印!再看看我鼻子尖,还有一块黑色的硬壳壳! &n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3 个评论

本页有 2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1 ...184... 186下一页
史海钩沉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23: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