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青山》 (上)

作者:liuguang  于 2011-10-10 08: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后感|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1评论

关键词:

书名:《黄河青山》
作者:
  黄仁宇

页数:  53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上海

RT- S; RV- Occ Notes only

     《黄河青山》是块硬骨头,虽然觉得有些趣味,还是断断续续花了一周才啃完。第一次看到黄仁宇是和《万历十五年》连在一起的,真正决定要把他的书找来看看是因为在吴思的《潜规则》后记中读到吴思自认其写作受到黄仁宇的影响。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当代中国文史类非小说最好的两本,见前人之未见,成一家之言。影响他的肯定也是高人,不能不看。

      三联出版社的封面花花绿绿的很印象派,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台湾联经版的封面,一个老人坐在简易椅子上俯瞰河山的背影。《黄河青山》当然是黄仁宇眼中的“黄河青山”,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历史事件的背影。不知道三联版的是否完整,有没有和谐掉什么。该书内容较多,试分历史观和大历史、“梦幻”文笔、个人经历和反思往事三部分简录读后感和笔记。

  历史观和大历史

    提到黄仁宇,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历史”的概念和《万历十五年》。黄仁宇把宏观研究的观念用于中国历史,西方历史研究历来是把历史按编年分段,以显微镜式的细致观察,研究历史的切片,而黄仁宇却坚持要以宏观的视野来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本质问题和重复与循环。

      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形成,得益于他在大学教授中国历史的经历,始于明朝和努尔哈赤的辽东战役的分析

      (在大学教授中国历史需要)“在五十分钟内涵盖两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每分钟四年),或是在不到一小时内讲述中国哲学……只会丢出一长串历史事件名单是不行的,散乱的事件必须彼此相连,整体组织成一个个分别独立的故事,描述又必须详实生动,抓住初学者的注意力。我 的方法是先写下所有初步的念头,而后再慢慢充实内容。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我被训练成以大历史的方式来思考。

     ……

   “身为历史学家,不能太仁慈、和善或具有同情心。史家的主要任务,在于将他对历史的见解和现代的读者分享。以我的情况来说,我研究辽东之役的重点是指出,明军的错误从头到尾一致,不断重复,已经形成固定模式,这其实根源于中国历史的组织架构。在官僚管理下的庞大农业社会中,军队的人力、税赋、军务和补给都来自集结的村落,无从测试组织中无数 的漏洞和欠缺的关联性。…… 在确定失败该由谁负责时,我却不知如何划清界线。就像拔野漆树一样,三尺高的树可能有长达二十五尺的根,而且还没完 没了。”

       黄仁宇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以庞大农业社会的单纯结构,突然之间必须响应现代世界的挑战,难怪会产生种种矛盾与复杂的问题。”而这问题的起因则是历史上秦王朝时中国过早地统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还带着早期统一的永久痕迹,而影响统一的主要因素则是大自然的力量。”这个自然力量就是中原地区周而复始的干旱和水灾的循环。而中国的政权“将国家视为文化导向的存在,而非经济上可以管理的单位”,无法用于现代国家的管理。

     黄仁宇在书中《寻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中提到中国地理上的十五英寸等雨线,所谓十五英寸地理等雨线就是381毫米等降水线,让我想起林语堂《吾国吾民》中提到的瑷珲腾冲线,第一次看到时非常震撼,原来一国一地的地理对该国该地具有这样决定性的意义。说起来胡焕庸真是让人敬服,眼光独到不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颠沛流离之中,没有计算机,全靠手工采集数据在纸上画点,画出这么一条震惊中外的瑷珲腾冲线,西方称之为“胡焕庸线”。下面是网上搜到的关于“胡焕庸线”的解释:

    1935年,胡焕庸提出瑷珲(今名黑河)腾冲线即,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即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虽然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却只是这300多万平方公里。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这条人口分割线,暗合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有着它内在的生命力和存在依据。几十年过去了,其间有人口西迁北调的尝试,有地区平衡的努力,世事变幻,经济迥异,但1998年,今人利用现代遥感技术重新测定,发现胡焕庸线基本岿然不变。

      黄仁宇在书末用一对分手恋人的比喻,来形容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对往事的反省和认识不断调整着

    如果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 陷入爱河,但某一个周末的事件却让他们永远分手,在那个难以忘怀的星期五和不幸的星期六所发生的事,对他的意义会随时间不同而变化,五年,十年和二十五年 以后回顾都不相同,尤其是如果两人都经历生命的起起落落,例如从幸福美满的婚姻到分居和离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总是在重写和修正写不完的自传,过去必须重 新投射于现在的崭新前景中,而现在却总是在变换中。既然如此,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悠久历史怎么可能始终不修改呢?毕竟就某个层次来看,历史是经历过大时代动荡起伏的亿万人的集体传记。(原文无黑体)

      未完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0 回复 香林坐久 2011-10-11 05:37
此书值得一看。看了这本再看黄仁宇另外的书会有不同的体会。
0 回复 liuguang 2011-10-12 03:14
香林坐久: 此书值得一看。看了这本再看黄仁宇另外的书会有不同的体会。
在网上找到了《中国大历史》,正打算看,《万历十五年》还没决定看中文版还是英文版。请问有何高见?
0 回复 香林坐久 2011-10-12 04:52
还是看中文版方便,一些专有名词不用猜。但不要看大陆版,有删减。
0 回复 香林坐久 2011-10-12 15:02
看《黄河青山》比较有印象的一段是“一个落后国家冒然引进现代西方文化,无异于邀请技术最精进的管理技巧和当地经济中最欠缺组织的成分一起同台竞争,并以国家天然资源做为奖赏。”对比一下现在的环境不无深意。
黄仁宇的中国历史观是纵向的比较,这是很多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但黄仁宇还比较侧重于经济的分析,这是他的特色之一。有机会可以看看“Mao A biography”(毛泽东传)by Ross Terrill。不是说这本书写得怎样真,他是用横向比较去写的,比较特别。
0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5-29 09:33
这本书我大概啃不动, 但胡焕庸线记住了。谢谢。
0 回复 liuguang 2012-6-29 23:45
秋收冬藏: 这本书我大概啃不动, 但胡焕庸线记住了。谢谢。
问好
0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6-30 02:26
liuguang: 问好
很高兴见到您回来。
0 回复 liuguang 2012-7-3 09:59
秋收冬藏: 很高兴见到您回来。
回国去了,刚回来,明天开始写游记
0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7-3 11:56
liuguang: 回国去了,刚回来,明天开始写游记
我要出国玩去了,一月后回来。
0 回复 liuguang 2012-7-4 00:49
秋收冬藏: 我要出国玩去了,一月后回来。
一路顺风!多拍些好照片,回来跟我们分享。
0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7-4 10:45
liuguang: 一路顺风!多拍些好照片,回来跟我们分享。
I will. Bye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13: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