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之二十二 封城日记

作者:Smilingsnow  于 2020-4-18 10:2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日志|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29评论

      我的家乡之二十二  封城日记

     方方日记共60篇,我从二月初开始每天都看,大约看了有五十来篇,转载的平台从二湘的六维空间升到二湘的十一维空间,从她只是一个作家看到成为众人力捧的英雄和勇士,又到受到万千指责与谩骂,甚至大部分或赞扬或谩骂或力挺或指责的评论文章我也曾一一拜读。

      48日,武汉解封的同一天,亚马逊官网上发布了方方日记的预售广告,并配上了十分摄人眼球的广告语:来自震源中心的快迅。

     消息传开,迅速在网上引起了连续多日的热议。前一阵本已由疫情出现的争议变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峙,甚至出现了朋友圈撕裂,家庭成员争吵、夫妻离异的极端情形。 

     当天我在忙着看武汉解封的直播和新闻,虽然留守在武汉的很多人都不看。后来看到这个新闻,心里还是格登了一下,以为是谣言,因为方方曾说过没有现在出版的愿望。后得知确实已得到方方本人的授权,计划8月出书,在等候翻译的同时,现在开始预售。说实话,确认这消息后,作为一名可以称得上是忠实的读者,我的心里不是很舒服。

     世界各国疫情正浓,此时出书,就如当时武汉市民正为吃喝购物发愁,领导却要市民感恩政府;又如当时武汉尚未解封,大国战疫就要出版。一样的,让人心感别扭。何况预售的广告词写得政治味十足,预售的时间又选在武汉打开城门尚未打开家门的此时此刻。

     我想,时间点的敏感度也是国内舆论骂方方的声音压倒了支持方方的声音的原因之一吧,让一些曾经赞美她的人立刻站到了她的对立面,加入铺天盖地的谩骂队伍,也让更多如我一样中立观点的人保持了沉默。

     在我心中,她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神或者时代的英雄,更不是什么有预谋、阴暗的汉奸或卖国贼。那样的大帽子吓坏了我,因为我读了这么多篇,我从没有过这样的读后感。而我只是一个时时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和平繁荣稳定的普通人。   

     第一次读方方日记大约是在一月底二月初,一则评论的文章里引用了方方日记里的一段话:现在我虽然不是湖北作家协会主席,但我还是个作家。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但请你们在下笔时,思考几秒,你们要歌颂的对象应该是谁。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我虽然人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那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严重也最混乱的时期,湖北和武汉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令人尴尬,武汉的红十字会不作为,武汉的医生缺少防护物资被逼四处求援。但满屏满纸都是赞歌,听到的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声和加油声,官方新闻里几乎没有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市民们的其它声音。忽然听到如此清醒的声音,而且发出这声音的还是我学生时代就熟知的汉派女作家,真的是令人为之一震。

      正巧武汉的同学群里开始有人转载方方的文章,很是惊喜,便开始了每日一读。

     方方日记里,初期的一些文章,就象在听一个有共同经历的老邻居在聊家常,就市区里当天发生的我们都知道的事情在议论、在感叹、在愤怒、在担忧。

     方方的日记是要每天了解武汉发生的各种官方新闻、小道消息、微信群里的故事、段子,读起来才会更加深有感触的。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情吧!

     这些日记在我当时看到的文章中既不是最悲哀的,也不是最尖锐的,当然也不是最鼓舞人心的。那些文字娓娓道来,如同聊天,甚至于很多时候可以看得出是长期在体制内的人写的。

     但是作为一名作家,方方的文笔经过几十年的磨砺,每天的文章里总会有那么几句会准确地表达出我当日的感受和想法,这是我们普通人难以做到的。我想,这也是方方日记得以快速流传的原因之一吧。

    二月中下旬,方方的一些金句开始在网上流传: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缓解的。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对方方的讨伐应该是从火葬场的手机那篇开始的。我对那些情况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就着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一段话过度解读,给扣上各种大帽子,也是我不能接受的。何况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很多谩骂和指责方方诸如阴暗、吃饭砸锅、抹黑中国、给西方国家递刀的文章,作者都承认并没有认真读过甚至根本没有读过方方日记。   

     有些人说读不下去,说文字和情绪阴暗。说实话,现在的我也不愿再去重读那些日记,就如同三月的武汉在忙碌地分发各种食品物资,让人有些忘却和模糊了一月的恐慌和二月的焦虑。也如同武汉人绝不愿再封城一次。

     但当时,只有每天读完那些文字,我才会觉得心里舒畅了许多,因为针对当天发生在武汉的事情,有人用文字说出了我无法表达出来的各种难受情绪。而且认真阅读方方日记后越来越多的读者留言,我才发现有如此多的人和我有着相似的情绪和感受,心里得到了很多安抚。这,大概就是后来有人说的共情吧!也或许就是人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心理上需要的发泄吧。

     三月份,质问方方日记的声音越来越大。众多的指责甚至批判,以至于她后来的文字充满了愤怒,也多了很多的解释,写得更加小心翼翼,有了很多的听说和引用。

     而且那时武汉的疫情已经日渐好转,日子和新闻都平淡多了。所以相比之下,后来的日记既不犀利也不深刻,内容也比较寡淡。那篇对一个高中生写给方方的公开信的回复,我个人认为,偏离了方方日记的整体风格,甚至于有些多此一举。

     各种过分的解读让方方日记很容易成为政治和各种阴谋论的利用工具。让人想起上学时学习鲁迅文章,一个字一个字地领会字面后的意思和象征意义。

    方方日记并不如她的小说更有文学性,她的文字也不似人们力捧的充满了斗志。

后来我已习惯了每日拜读,日记里都说了些什么,转天就只记得了个大概,但日记发酵出来的各种东西比日记本身更令人感慨,引发的各种争执和波澜,真的是让人足不出户也阅尽人生百态。

     武汉有近一千万人口,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五万多人,当地医护十几万,援鄂医疗队四万多,加上病人家属、后勤人员和志愿者,能亲见亲历了解医院情况的最多不过一百万,更多的近九百万人只能在家隔离。两个多月,没有公共交通,自家车限行,小区封闭,商店关门,人们要吃要喝要生活,防范病毒的同时,日子怎么过,是封城以后这近九百万人每天要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医护和病人是英雄和弱者。央视新闻官方新闻已给了他们很多的篇幅和报道。身在海外的我,更想知道和我父母一样没有染病的普通人,是怎么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的。

     正因如此,我还读了很多普通人的封城日记,我二月初写的系列之四普通人的声音里曾提及过这些:有染病治愈的大学生日记,有便利店小老板的封城日记,有病逝家属写的悼念文章,有轻吟浅唱的汉味歌曲,有凄凉悲伤却坚强乐观的封城视频日记,有轻症患者写的图文并茂的方舱日记,有感人的治病救人的故事,也有无私的志愿者平凡琐碎小事。

     只是这些都是普通人写的,文笔和名气使它们没能象方方日记一样流传广泛。

     这些武汉众生相下的微信、文字、音乐、视频,让我对远方的家乡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没有仅仅沉浸在方方日记里。甚至于,在三月份疫情在我生活的多伦多不断蔓延之后,让我足以能平和冷静地面对一切。

     读方方日记的日子里,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情绪,如今日记要出版,我的心情更加复杂。

     武汉的同学群近两个月一直不断地围绕着方方日记在争辩,直至这几日的白热化状态,若不是从儿时开始的友谊,也许早已经四分五裂。那天和父母通话,妈妈谈到退休群里全是指责方方的声音,没读过日记的父亲也忍不住指责方方就是喜欢写黑暗面的人,若不是妈妈及时制止,我不知是否会和父亲争辩起来。而我和读不下去日记的老公早已默契十足地一提到方方日记就转移话题。

      我不明白,难道如今的人们都这么极端吗:不是英雄就必定是罪人?没有赞扬就一定是批判?指出问题就肯定是心理阴暗?海外出版就必然是卖国?不谩骂方方日记就一定是方方的坚定支持者?为方方日记辩解就一定是负能量?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就一定要你死我活,就不能友好地争辩、和平地共处吗?

     我更相信如李文亮、如方方者,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因为做了他们职业习惯的事情,是时代的沙尘暴把他们吹到了高空中,让众人可观,众人可解读,众人可利用。 

     对方方日记的过分解读和某些利用,加大了本因疫情造成的社会的巨大撕裂。

     过度解读,让人无法正常说话。网上流传的那篇文章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在让人大笑之余,有些莫名的心酸和细思极恐。

     网民太有才了!

     其实,在我眼里,方方就是一个和我父母一样在家居家隔离的退休老人,有着一样的境遇,只是碰巧她是一名作家,能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心中的焦虑、愤恨和忧郁。

      不用惧怕方方日记出版,有心人可以出版一本真正的封城日记,收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普通人的日记,包括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当然,方方日记里最沉重、最犀利、被封的几篇也应在列。就如方方所说的:无数个人的声音,汇聚成时代的声音。

      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都有认知和经历的局限性。这样一本合集,读者和后人看到的那才是真正的大象,才是一幅全景图,才配得上名为武汉的封城日记。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23 回复 tea2011 2020-4-18 10:25
方方没错。
25 回复 ohmygoodness 2020-4-18 13:20
我去,没完没了的说这事。作家出书,天经地义,任何一件事,老百姓都有说出自己看法的权力,哪怕是错的观点,一个只允许表扬和称颂的中国才是最可怕的。中国丢人的事多去了,全世界都知道,方方日记里那点破事算个什么。最丢人是一个作家出书前后在中国的经历,有一群人像被摸了G点一样狂躁不安攻击方方,行为举止丑陋不堪,真丢人现眼……
24 回复 scripting 2020-4-18 16:32
可怕的不是方方日记,可怕的也不是那些读日记的吃瓜群众,但可怕的是一种文化陋习: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容不得他人不同的想法,甚至恨不能动用武力去消灭持有异见人的肉体。这究竟是一种什样的文化习惯呢?为什么别人的看法,观点必须与你的观点一致呢?你有什么权力去强奸他人的政治观点呢?这种社会现象原本是极不正常,合理的,但长期的国内教育体系使得大多数的公民麻木不仁,丧失了判断真伪的基本能力。就像解放前后无数多的政治运动一样,因为你的政治观点与我的不同,我就要消灭你的肉体。这本是一个野蛮社会的野蛮行为,与人类的文明差之千里。
16 回复 pcbob 2020-4-18 18:54
国人的玻璃心日益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经不得任何刺激。长期生活在中国,难道不知道从49年建国开始,社会主义国家不就是一直在被攻击 被围剿 被策划推翻,中国也没有亡国吗?一本书,一个作家怎么就成了给资本主义的一个炮弹了,怎么就变成了外人的刀子了?
6 回复 西方朔2 2020-4-19 00:48
傻老太婆晚节不保,被人当了枪使,还得意。中国老娘们儿不安分爱出风头惹祸。
3 回复 vector 2020-4-19 04:44
pcbob: 国人的玻璃心日益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经不得任何刺激。长期生活在中国,难道不知道从49年建国开始,社会主义国家不就是一直在被攻击 被围剿 被策划推翻,中国也
那方方们也不要太玻璃心啊,对不对?
为何方方们不能被批评呢?尤其是批评方方们的主要是年轻人,方方们没有一点点反思,反省吗?是不是自己年纪老了,与80,90,00们脱节了?
2 回复 vector 2020-4-19 04:46
s**ting: 可怕的不是方方日记,可怕的也不是那些读日记的吃瓜群众,但可怕的是一种文化陋习: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容不得他人不同的想法,甚至恨不能动用武力去消灭持有异见
可怕的是这些70来岁的老方方们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听不得年轻人的批评.
老年人一旦听不得年轻人的声音,我觉得他她就是在准备死亡了.
1 回复 Auntijj 2020-4-19 06:43
方方日记 没有 拜读过,但是 既然 那么 有争议,就一定 值得 去 读,最好中英版 的 全部 要读,不管写作水平如何,但是 记载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 疫情,就够了。
2 回复 pcbob 2020-4-19 06:43
vector: 那方方们也不要太玻璃心啊,对不对?
为何方方们不能被批评呢?尤其是批评方方们的主要是年轻人,方方们没有一点点反思,反省吗?是不是自己年纪老了,与80,90,00们脱
现在几乎是一边倒地批评或者“批判”方方,甚至还搬出了大字报哪一套,这就不是不能批评,而是太过了。这些所谓的批评者不知道中国还有百鸟争鸣 百花齐放的文艺政策吗?批评方方的大多是年轻人是不错,因为他们大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思辨能力。再者,方方需要反思什么??
2 回复 pcbob 2020-4-19 06:44
vector: 可怕的是这些70来岁的老方方们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听不得年轻人的批评.
老年人一旦听不得年轻人的声音,我觉得他她就是在准备死亡了.
你这话说的就不够厚道,谁家没有老人,你会说自己家老人在准备死亡了吗? 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什么年轻年老,贴这些标签干什么?老年人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年轻人也有年老的时候。
0 回复 vector 2020-4-19 06:46
pcbob: 你这话说的就不够厚道,谁家没有老人,你会说自己家老人在准备死亡了吗? 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什么年轻年老,贴这些标签干什么?老年人也是从年轻过来的,
如果一个老年人,如方方这样的,和主流,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完全脱节,
甚至敌视年轻人,叫嚷什么年强人是洗脑,什么极左, 我觉得这样的老年人死了的好,本来他们就没几年未来了.
就不要给年轻人制造障碍了
1 回复 pcbob 2020-4-19 06:51
vector: 如果一个老年人,如方方这样的,和主流,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完全脱节,
甚至敌视年轻人,叫嚷什么年强人是洗脑,什么极左, 我觉得这样的老年人死了的好,本来他们就没几年
如果你是年轻人,你就太小看自己了,中国再有若干个方方,再写若干本武汉日记,对你们也没有任何影响,更谈不上什么“障碍”,最多可能是碍你们的眼了。年轻人,还是心胸学的更广阔一些吧,对各种流派,各种意见,你可以吸收,也可以忽略,但是别诅咒别人去死。
1 回复 Auntijj 2020-4-19 07:10
vector: 那方方们也不要太玻璃心啊,对不对?
为何方方们不能被批评呢?尤其是批评方方们的主要是年轻人,方方们没有一点点反思,反省吗?是不是自己年纪老了,与80,90,00们脱
那方方们也不要太玻璃心啊,对不对?
为何方方们不能被批评呢?尤其是批评方方们的主要是年轻人,方方们没有一点点反思,反省吗?是不是自己年纪老了,与80,90,00们脱节了?

那我先问你, 老了怎么啦?  中国 80-00 代们 难道 是 中国 领导人们?中国 的 80-00出生的 人群,你们自己管好自己,不要让自己脱节淘汰就谢天谢地除了,这些人嘴巴 “老” ,自己生的孩子 都要 父母帮着照料,独立能力 不是 一般的 差,最多 配个 “中国战狼”只会傻乎乎 到处嚎叫。
1 回复 亦云 2020-4-19 07:19
疫请甩锅给美国和意大利都没能如愿,武汉人被囚禁在家70天所积累的怨气,数千死者的家人胸中愤怒之火都需要发泄,转嫁给美国吗,如同狂犬吠日,一帮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家伙,最终抓到了退休在家不辍笔耕记录武汉封城的作家 方方,真乃文革得益者,对于文革的文攻武卫驾轻就熟。
0 回复 vector 2020-4-19 07:26
Auntijj: 那方方们也不要太玻璃心啊,对不对?
为何方方们不能被批评呢?尤其是批评方方们的主要是年轻人,方方们没有一点点反思,反省吗?是不是自己年纪老了,与80,90,00们脱节
第一,这个是因为这些老人,如方方之类的占了年轻人的便宜,比如房价增值的便宜,这些老人大豆在年轻时候,在中国房价还没飙升前,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房产,有些如方方,还得到了多套房产,且中国没有地产税制度,让先前有房的老人占了后来的年轻人的大便宜.

第二,必须承认,任何社会的财富,主要都是年轻人在创造,如方房这样的老年人,其实是食利者,已经不能创造财富了.
1 回复 Auntijj 2020-4-19 07:37
vector: 第一,这个是因为这些老人,如方方之类的占了年轻人的便宜,比如房价增值的便宜,这些老人大豆在年轻时候,在中国房价还没飙升前,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房产,有些如方方
有意思,按你的觉悟,你 反对的 是 你的 国家制度 和 国家 领导人(他们都不是 80-00代),他们掌握了 全部的 国家资源 和 分配, 但是你不敢对 他们 说以上 的 话, 拿方方 的 日记 出气?
0 回复 lalaww 2020-4-19 07:48
pp
0 回复 lalaww 2020-4-19 07:53
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美国人愿意看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只要把前言改一改,封面改成“纽约日记”即可。
1 回复 lalaww 2020-4-19 07:54
大叹方方的先见之明。
0 回复 lalaww 2020-4-19 07:55
亦云: 疫请甩锅给美国和意大利都没能如愿,武汉人被囚禁在家70天所积累的怨气,数千死者的家人胸中愤怒之火都需要发泄,转嫁给美国吗,如同狂犬吠日,一帮色厉内荏欺软
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美国人愿意看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只要把前言改一改,封面改成“纽约日记”即可。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7: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