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日志
还没 登录?仅显示部分内容。  |  博客书架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六):喝酒
kylelong 2010-2-3 08:24
在老家,小时候最早喝过米酒,尤其是每年春节,母亲自己做。先蒸熟糯米,再用买来的“酒曲子”(即酿酒的酵母)混在一起,放进几层棉被里面“捂”几天,待闻到有酒香时,酒就好了。米酒好喝,从小到大,家里也一直有米酒;现在市场上也有的卖,多伦多也有。武汉很多餐馆还专门有“烫米酒”的特色餐饮,很能让人想起孔乙己烫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五):吸烟
kylelong 2010-2-2 06:47
60年代的大人们很少吸烟(正式的香烟),大概是因为消费水平的限制。乡下老家的长辈们,一般就买散装的烟丝,用烟袋装起来,吸的时候,抓一点点,放进铜制的烟嘴里,点上火;有一根长长的烟管,另一头就用嘴吸,应该叫着旱烟。过年时,给长辈们点烟,可以拿压岁钱。后来,我也见过水烟,有一个很大的水壶,一吸的时候,水里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7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四):视力、眼镜、分辨率
kylelong 2010-2-1 07:28
父母亲的视力一直很好,读书时也没有什么近视的现象,那时候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学习压力,直到60岁以后才出现老花。 我小学阶段也没有学习压力,直到初二才有近视的现象。有时候看不清黑板,就用手做成圆筒状,对准黑板要看的地方,就可以清楚很多了(光学原理一方面是小孔成像,另一方面是边缘干涉现象――瞳孔小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三):餐馆就餐
kylelong 2010-1-30 08:50
国内最早的餐馆,就是早点餐馆。除了面条、稀饭、馒头、包子、发糕等等,就没有其它的了。人们去餐馆,也就是吃早点(老家叫过早)。中午和下午去餐馆,也是吃面条、稀饭、馒头、包子。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油条、油饼、稀饭之类的。高中时期,餐馆一直如此。当时似乎都是国营的,集体所有制,几乎没有个体经营的餐馆。 &nbs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1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二):体育运动
kylelong 2010-1-29 10:06
生命在于运动。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游戏,那就是每天放学后,都运动,几乎所有的儿童室外游戏,没有不运动跑步的。尤其是象捉迷藏(躲猫猫)、跳绳子、跳房子、跳皮筋、踢腱子、抓小鸡、抓坏蛋等等,每天晚上都是满头大汗回家洗澡。 小学、中学、大学阶段,一直就有体育课(最初叫军体课,军事体育课,从前苏联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一):三大件、家用电器、遥控器
kylelong 2010-1-28 09:01
在中国人的家庭中,最早的三大件(20世纪50-6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有的地方说是“三转一响”,那就还包括收音机。那时候,国家用各种票证控制消费,要买到“三转一响”是比较难的事情。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就有了“三转一响”。父母亲的手表是最先买的(母亲的手表还晚一些买),不记得牌子了,反正都是当时的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三十):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
kylelong 2010-1-27 06:33
在使用家用电灯之前,家里用的就是煤油灯。那就是文革后期,我在《童年故事》里都讲过了。有两个故事,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是母亲教我们在芭蕉扇上面用墨汁写字,然后在煤油灯上熏一熏,再用湿布擦去墨汁,芭蕉扇上就会出现白色的空心字。另一个就是夏季时,我们洗完澡后进入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三)
丹奇 2010-1-16 06:19
那时,文革清四旧,母亲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中,把外公穿国民党军官服或法官服与外婆穿旗袍的合影忍痛付之一炬。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母亲数次拿起这本裁剪书,要烧掉。因为上面有裙子和旗袍的裁剪方法。怕被人看见揭发母亲“搞资产阶级那一套”,但每次看见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这是全家穿衣的来源啊,不能烧。母亲一咬牙, [ ...阅读全文 ] [ 丹奇的博文列表 ]
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二)
丹奇 2010-1-16 01:30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母亲的许多第一次都是在这个小县城里受到洗礼的。不会生炉子,是邻居教的。不会做饭,也是一点点学。唯独做衣服,却是无师自通。母亲刚生下我,就决心自学裁剪缝纫。于是,从父亲(当时是行政23级,全县最高级别的干部)的70多块钱工资里,省下一笔钱,买了一部无敌牌缝纫机,和这本裁剪书。开始了自学成 [ ...阅读全文 ] [ 丹奇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一)
丹奇 2010-1-16 01:27
【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一)
(本文参加国内网站征文比赛中)【丹奇之约 旧物情结】母亲的裁剪书 丹奇 (2010-1-14) 旧物情结征文,揭开了记忆的大门,母亲的裁剪书,从四十多年的岁月中,向我缓缓走来。它与我同龄,伴随着我长大,见证了整整两代人的人生变迁。母亲的裁剪书,就在我美国的家中。我小心地把珍藏 [ ...阅读全文 ] [ 丹奇的博文列表 ]
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九):LD机、CD机、VCD机
kylelong 2009-12-6 07:29
20世纪90年代,1990年大屏幕电视开始普及,25-29寸成为主流产品。这个时候,原有VHS录像机已经无法满足大尺寸电视机的要求,这时LD碟机开始进入中国。LD是Laser disc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镭射影碟、激光视盘,在国内被称为大碟,广泛用于电视、电影和卡拉OK的双面视频光盘。LD镭射光盘直径30 厘米,早期采用模拟的方式记录音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八):自助餐
kylelong 2009-12-5 05:20
自助餐,中国人理解就是自己帮自己吃,自己随便拿,没有限制。其实,自助餐是个外来词,buffet,buffet dinner,buffet meal,也有好多情况下用smorgasbord。 smorgasbord的意思是:北欧式的正餐前小菜;供应此种小菜的餐厅。有人解释为All-U-Can-Eat,比较符合实际。 第一次吃自助餐,是80年代末期,在北京参加一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2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七):煮饭锅、电饭锅、平底锅
kylelong 2009-12-4 06:12
小时候,母亲做饭就是用炒菜的铁锅。把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铁锅,再放水,盖上锅盖。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闻到大米的香味,就可以把炉子的火关小,再慢慢地用小火“焖”一下。这样做的米饭,经常有“锅巴”。如果做得比较好,那种锅巴是焦黄焦黄的,很好吃;如果火太大,那就真正是“糊锅巴”了,中间是不能吃的了,完全碳化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30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六):录像机、摄像机
kylelong 2009-12-2 06:36
儿子几个月大时,还不会走路。记得“六一”那天,就想起来请单位宣传科的老师给儿子摄像,爬呀、叫呀、玩呀、笑呀。后来转刻成光碟了,可以用电脑看了;电脑再接电视,放大了看。当时的摄像机很大,扛在肩上;录像带也是大尺寸的,几乎都是日本JVC公司发布的VHS系统,VHS格式即高密度视频格式,国内称1/2录像机和1/2录像带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五):流行歌曲
kylelong 2009-12-1 04:30
小时候,那是文革后期,因为父亲做宣传工作,播放革命歌曲是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得的主要革命歌曲有:《国际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万岁!毛主席》、《伟大领袖毛泽东》、《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太阳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8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四):煤、气、电
kylelong 2009-11-30 02:44
最早的蜂窝煤,是12孔(2,4,4,2);现在老家的小吃街开馆子用的蜂窝煤,是19孔(3,4,5,4,3),大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很多,那时候有电灯,但做饭、做菜、烧水,都是用煤,冬季取暖则是用的柴碳。我在《童年故事》中讲了很多蜂窝煤炉的故事。 上小学后,家里还用过一种“煤球”,核桃大小,椭圆形的。我小时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三):网络
kylelong 2009-11-29 07:20
1996年开始使用原工作单位的局域网,但当时的局域网资源有限,很多文献还是查不到,单位又买了很多网址;后来还是不行,只好花大本钱,直接改用国际互联网了。办公室的网络线改了一次又一次,电脑的局域网地址也是不停地更换。 由于使用的是Win95,最初的国际互联网比较简单,而且没有IE(Internet Explorer),只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4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二):身份证
kylelong 2009-11-27 08:58
在身份证之前,户口是个人身份的唯一证件,很多场合都需要,比如领取全国统一发放的各种票证(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等)、去银行存取现金、去邮局领取包裹等等。但是,户口(本/薄)是以一个家庭来发放的,一般是父母,加上子女,有时候也有祖父祖母等长辈,或其他亲戚(因地址变更等原因)。每个人的户口单上,有个人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5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一):信件、明信片、包裹
kylelong 2009-11-26 05:08
最初了解信件,是从邮票开始的。外祖父是个清朝末期的秀才,喜欢集邮,有很多邮票,不过,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拿走了,就剩下一枚清朝的邮票。母亲也喜欢集邮,传给我。我集邮的历史也有几十年了。 母亲的兄弟姐妹三个,分别在不同城市,大家都写信交流。那时候,只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2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租房与搬家的经历
红妹子 2009-11-25 22:36
在国内搬过几次家,都是从一城市到另一城市。开始是租全配的套房,因为不想置办太多的家私,以后得随夫迁移。后来孩子一二出生,随身物品渐渐增多,虽无大件但习惯于手的东西还用上了感情,到哪跟哪,有过搬家经历的人想必理解。合肥住了一年,换了两次住所。第一家三个月,每次爬上爬下五楼,一手抱六个月的儿子,另一手还 [ ...阅读全文 ] [ 红妹子的博文列表 ]
26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二十):佛堂、道观、教堂
kylelong 2009-11-25 09:34
佛教起源于印度,创自释迦世尊。释尊灭度后,两千余年来,渐次向外传播,南则由锡兰而缅甸,暹罗,南洋,北则由中亚而中国,西藏,朝鲜,日本。近年来更遍及于英美德法诸国。然而其中弘传最广,变迁最大,而史实足徵者,则首推中国。其中,西藏的喇嘛教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分支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9 个评论
分享 [ 前尘往事 ]:生活变迁(之十九):洗衣服、晒衣服
kylelong 2009-11-24 11:06
在洗衣机之前,母亲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板和大木盆;如果是洗床单被单之类的大件,就把东西放进大木盆里,父亲就用脚踩。有时候,我也把脚放进去凑热闹。在清洗床单被单之前,母亲还要做很大一锅米饭,在煮熟之后蒸饭之前,要把米汤弄出来,放入清洗的床单被单里面“浆”一下,再拿到外面晾晒在绳子上。每次睡在干净的床单上, [ ...阅读全文 ] [ kylelong的博文列表 ]
13 个评论

本页有 3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1 ...185... 188下一页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21 21: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