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AI变成意识形态

作者:苏诚忠  于 2024-4-2 11: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办法用数学推导出思维的过程。说得更确切一些,人类的语言学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依然说不清楚语言是怎样回事。如果连语言的运作都搞不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意识的运作,遑论有意识的人工智能。目前人们理解的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统计学的规律。它不过是数千年来,某些语言学思想的电子包装版而已。为了寻找语言的逻辑,古人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尝试。罗马帝国时期,人们认为语法是语言的逻辑,因此,使用各种方法研究语法。结果,人们发现,语法把人带入了一个,只有逻辑,没有表达功能的语言系统;正确的语法与正确的语言相互矛盾。我们知道笛卡尔发明了坐标轴,但是,他的初衷并不是用这个方法研究几何,而是想用它将宇宙量化,由此找到一种宇宙通用的语言。笛卡尔相信,他能够发明一种理性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法官只要经过演算或者推导,就能决定各种罪行。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出现了二百多种语法。英国政府都不知道如何选择?之后出现了香浓Shannon的信息论。它曾经解释了计算机的许多现象,但后来,当他用同样的理论解释语言时,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再往后就是乔姆斯基的‘自生语法’,一个毫无内容的彩色气泡。一度抓住了各国的学者的眼球,结果却是猫咬尿泡空欢喜。从古希腊开始,语言学的神话就没有断过,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所有这些语言学神话,都曾经给时人一种重大突破的感觉。但最后发现,都不过是把我们前面说的“常道”之一,炒热而已。因此,我认为,当年对语法研究的狂热,类似如今对AI的各种宣传,不过是一场场闹剧。我们曾经用电脑翻译举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算起,至今已经历时七十多年,不能说没有进步,但是,直到今天,没人敢完全依赖电脑进行翻译。人们都是用电脑翻译一遍,然后再自己校对一遍才放心。也就是说,电脑仅仅节省了我们查词典的时间,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确定。人工智能下围棋也是这样,它可以经过不断的总结,越来越容易战胜人类,但是,如果它的对手是人+电脑,它还是要输的。也就是说,也许人类的反应速度没有电脑快,但是,经电脑提示后,人类还是能够找到比电脑更加明智的步骤。所有这些都因为电脑没有意识。仅靠统计得出的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
那么,人类怎样才能制作出有意识的电脑?我们还是从语言学入手。人类在发明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它的根据是什么?我认为是凭自身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外加一个性欲;佛洛依德认为,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最后,还有一个食欲。除了这些,电脑需要像人一样,有生老病死的各种意识,这才能最后产生出人类的思想。当某一段思想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新单词就会产生。人类不但是根据五觉二欲发明了新单词,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根据五觉二欲不断的认识这个新单词。每两次使用同一单词之间,会有很多经历,第二次使用该单词时,有了不同的感受。换句话说,人类对于一个单词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各种环境,各种角度不断地接近它。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微小差别,使得人类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电脑没有。我认为,所谓思想,就是对五觉二欲之间各种交织、组合的描述;没变成文字的叫思想意识,形成文字的叫语言。最近,《自然》杂志上一篇文章谈到,通过对小老鼠的实验证明:人类的记忆是经过DNA破坏后,重新修复时产生的(我认为,破坏是由感觉引起的,而修复后的记忆中已经带有了新的认识)。文章称形成记忆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我们对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性和神经可塑性了解很多,但对神经元内部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
那么有什么办法弄明白神经元内部发生的事情呢?我设想,要弄清语言在大脑中是如何运作的,先要弄明白每个单词在大脑浮现出来时,相应的电符号是什么。能不能用这些电符号还原出一个个的单词,句子?由简入繁,摸索规律,最终对所有的单词一个个的验证。当然,作为旁证,还要弄清楚为什么三、四千的汉字,能够表达这两百五十万单词相应的内容。当有了这种确凿的证据后,才能说,人类掌握了思维的规律。
至于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是否存在,都还在未定之天。可以参考古人对于单词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数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大悖论。第一个导致了无理数的出现,第二个是奇诺悖论,导致极限论的出现。两个悖论都起源于描写一个变量趋近于一个固定值时的过程。在语言学上,也有类似的讨论,具体来说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Sorites paradox):1粒沙sand不是沙堆dune。 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这就是说,沙粒sand和沙堆dune之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联系。那么,沙粒是从什么时候变成沙堆的呢?这个规律是是发散的还是连续的?如果沙粒与沙堆之间的关系是发散的,那么,水滴和水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吗?再比如,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个问题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换句话说,原船是以什么方式趋近于非原船的?还有,柏拉图提出:有三张桌子,即作为理念的桌子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的桌子。这三张桌子当中哪个是真实的存在?这三张桌子是如何相互转换的?近代思想家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对于形式与内在逻辑的联系问题,也曾有过探讨。这些都是研究单词与单词,汉字与汉字之间联系的参考方法。具体内容我能感觉到,但说不清楚,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提供帮助。
目前,很多人对人工智能谈虎色变,怕它统治人类,因此必须叫停。其实大可不必,我甚至认为,大惊小怪是一种噱头,一种宣传策略。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研究人工智能都是有必要的。科学不应该有禁忌,文艺复兴时代的禁忌是不允许解剖尸体,结果,阻挡不了达芬奇。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一些人用环境保护做理由反对制造业的发展。最后经济受到打击,还是无法阻拦。对于器官移植,开始,人们反对用动物器官移植到人的身体上。说这对动物不公平。但最后还是得放行。如今是,为了防止机器人可能产生有害思想,反对研究人工智能。还是: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另一方面,当年,如果没有哥伦布的冒险,人类怎么会知道美洲?如果,没人冒险证明雷和闪就是电,今天我们依然畏惧希腊神话的主神宙斯。上面讲过,人的一生中,每一次记忆的更新都是一次冒险。人类就是从冒险中成长起来的。正是那些自己不敢冒险的人,看着别人发财,心生嫉妒才给了马克思主义可乘之机。他才想利用加权平均主义获得权力,并规划一切‘冒险’,表面上看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其实隐藏着人类最大的灾难--退化,衰败,通缩,呆滞。这种嫉妒之心,如今改头换面。把人工智能说成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产品,普通人根本与之无缘。典型的共产党心态,这些人把人工智能看作是高干病房,可望不可及。其实是他们自己的信息茧房在作怪。
我认为,人类的道德观念不应该由意识形态来决定,而应该由人类共同的愿望决定。人人都有创新的动机,无论你是哪个阶层。这种动机会使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这是最大的诱惑,它足以匹敌各种宗教、学说给人们许诺过的,各种‘天堂’的诱惑。宗教许诺的天堂无法兑现。但由自身的动机取得收获却不难实现。正是这个诱惑,使得新的秩序得以建立。如果我们制造的人工智能具有这种道德,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它不具备这种道德,那么,它一定会被人类打败。
既然人人都有创新的机会,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境遇,有人选择发明创造,有人选择玩弄权术?你不可能解剖人脑去寻找答案。但是你能根据人工智能输出的数据准确地找到解释。我猜测人类依靠创新获得财富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人最可贵的价值就是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有了这个体会的能力,才有了创新的契机;别人的痛苦就是你创新的动力,为了解决这种痛苦就需要进行思考、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受到别人欢迎的程度,就代表你获得利润的大小。反过来说,看见别人受苦,你无动于衷,那就是说,你放过了发财的机会。你穷点也很应该。就像巴金说的:“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进一步的探讨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不懂得资本主义的后果。善于发明的人,看到什么现象都觉得有改进的可能。像爱迪生这种一辈子上千条发明的人,我相信,他失败的发明应该有上万次之多。他的运气好,是因为他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
某些意识形态国家,虽然理解别人的痛苦,但专门寻找弱者欺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阴谋诡计,被誉为超限战,我只能说他们将是求灾得灾。它告诉我们,用资本主义道德创造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与人为善的智能。因为它是最明智、科学的;换句话说,明智与善良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反过来说,其他一切意识形态主义创造的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引发灾难。所谓灾难,必定是出现了想不通的地方。
害怕机器人行为不轨,其实是怕它不遵守意识形态的道德。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任何意识形态想要扩大生存空间,就只能利用人类好逸恶劳的天性,使用各种极端的言辞,挑起一伙贪得无厌的乌合之众。美其名曰‘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群体,早晚会反噬。直到大家没饭吃的时候,才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所以有人说:“所谓的社会主义就是流氓花光勤劳者的钱,最后集体分担痛苦。”集体返贫后,他们再让韭菜当炮灰去侵略别国。马克思就是这种意识形态道德的典型代表,他口头上赞扬科技进步,但实际上不允许创新者发财。他提出的‘创新’是为加权平均分配免费做贡献,美其名曰各尽其能。失去了自私的目的,发明家如何体会别人的需要;社会上人人都喊着要无私奉献,哪里来的需求?发明出来的东西也只能为统治者无聊的等级和特权服务。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百姓越来越穷。与这种无聊的作秀相反,资本主义道德是一种按照效果取酬的科学,你创造了多少财富就得到多少财富。是一种等价平衡的道德,破坏它的人就是破坏了财富的平衡。因此,机器人一旦意识觉醒,融入这个社会,它也最容易接受这个规则。迄今一切道德中,所有的意识形态道德都是入不敷出的道德。唯有资本主义道德是略有盈余的道德。机器人与人的区别是,它本身没有好逸恶劳的习性,也不会沾染毒瘾。这样的机器人,与那些“花光勤劳者钱的流氓”相比较,哪个更可怕?机器人的觉醒,应该更容易使资本主义的道德发扬光大。最终能带动整个社会改掉不劳而获的习气。富裕社会,比贫穷社会更容易振作起来。因为富裕社会的工资高,工时短。相反,贫困社会的工资低,工时长。我相信,用这样的机器人当法官,在判案上要比目前的法官更加公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 11: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