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省小城故事(十三)- 坚韧不拔,水滴石穿

作者:洛游邮乐  于 2017-4-5 13: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9评论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和背后埋藏的艰辛往事。


故事发生在1924915日,密省一个叫Rosedale的小镇里,这一天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9岁的Martha(玛莎) Lum(卢?)和她11岁的姐姐Berda(贝尔妲)(她们两个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美国公民)像许多适龄儿童一样高高兴兴的到当地唯一的一所学校去上学。可是在中午课间休息时,Martha姐妹俩和另外两个华裔学生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在那里,校长通知这四个学生,根据州教育总督(Superintendent of Education)的建议,学校的董事会(Board of Trustees)已作出决定,她们不得呆在学校,必须马上离开,因为她们是华人Chinese,是有色人种,而Rosedale Conciliated High School是为白人(White or Caucasian)开的。


幼时的MarthaBerda和妈妈Kate。

 

这一事件最后导致了Gong Lum v. Rice的案例。刚开始是Martha及父母KateGong Lum在律师Earl Brewer的帮助下,将学校董事会告到了当地的法院。法院判决校董事会的决定无效,不能禁止华裔子女到该校上学。但校方不服判决,反而将Lum告到州高级法院,然后案情反转,州高级法院推翻地方低级法院的原判决,最后校方胜诉。

Lum氏夫妇。

 

Lum家不服州高级法院的判决,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U.S.Supreme Court),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法院审理第一例这类案件,第一次向当时Jim Crow南方的所谓“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变相歧视法律挑战。

 

官司打到19271121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法院的全体法官一致同意(unanimous),维持州高级法院的原判,Lum家败诉,孩子失去了进该学校的权利。

 

尽管有最高法院的裁决,但丝毫没有阻扰Lum家父母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信念,而当时良好的教育只有在白人孩子的学校里才有提供,所以他们全家搬到了邻近的阿肯色州,在那里找到了接受华裔孩子的学校。他们的三个孩子(MarthaBerda和最小的男孩Biscoe比斯科)都高中毕业,并在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与,为国家尽力。

Lum家全家福。


Berda的儿子回忆到,二战期间妈妈和姨娘Martha都搬到了加州生活,她们做些空军后勤服务工作,姨父Henry加入空军在伦敦服役,舅舅Biscoe是陆军医务人员,在中国战场服役。

照片中为舅舅Biscoe比斯科。

 

1927年最高法院裁决的20年之后,历史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另一个少数族裔的孩子面临公立学校的不公平待遇时,他们的家长联合起来抗争,这一次他们最终获胜了。

 

事情发生在1944年的加州洛杉矶南边的Westminster小镇,Mendez夫妇送他们的孩子去一所新开的小学去上学,可是学校拒收,而让他们把孩子送到专门的“墨西哥学校”Mexican School去上学。在经过交涉后,校方愿意给予优待,特别录取他们的孩子。在经过再三考虑后,Mendez夫妇决定不接受校方的录取,而决定要为所有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争取他们的权利。他们与其他拉美裔Latino家长联合起来,代表大约五千名学生,向Westminster等四个学区提出起诉。

 

代表原告的律师David Macus成功的抨击和动摇了“隔离但平等”这一法律信条的合法性。1946218日联邦地区法官裁定“隔离但平等”不能给予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保护,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一年之后,当时的加州州长Earl Warren1947614日签署文件,将Mendez v. Westminster School District判决结果变成了法律,彻底推翻了“Separate but Equal”,宣布加州公立学校里的种族隔离为非法。

 

1953Warren被任命为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上任之后的第二年,最高法院针对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案例,做出了具有里程碑的裁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学校里的种族隔离为非法。

 

从最早1924年秋季某日的Martha姐妹被赶出学校,到1954年最高法院的裁决,30年过去了,艰难缓慢中社会在前进。尽管Lum家当时没有胜诉,但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的华裔前辈们努力地抗争过,挑战过,也得到许多白人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同情(律师以及地方法院等)。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社会的进步也有密省小镇华人的一份贡献。

 

美国邮政于2007年发行了一枚邮票,纪念这一历史事件60周年。

Collins手绘首日封。


今天看来,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一起上课学习,好像是再正常不过了,可在60多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去年秋季,一本新书出版发行,“水滴石穿”,记载了Lum家的故事,也折射出华人的艰辛而骄傲的成长经历。


这是在Delta State University华人历史博物馆里,一个小黑板上写着这样一段(用英语表示的)中文谚语。

To get through the hardest journey, we need to take one step at a time, but we must keep on stepping


我试着用网上的谷歌翻译服务将其翻成中文,好像很不尽达意。

“要经历最艰难的征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但我们必须继续前进”。
有一个朋友建议翻译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感觉似乎好些。 

这个故事揭示出社会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来之不易,要经过许多人的团结合作和长期艰苦的努力。水滴石穿,众志成城。 


(除邮品外,文中的历史照片均拍自博物馆的展品,在此致谢)。 

 


高兴
1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10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7-4-5 19:35
谢谢!应当记住这段历史。
9 回复 fanlaifuqu 2017-4-5 19:46
谢谢回顾!
10 回复 xqw63 2017-4-5 21:33
为先人们的努力喝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在先人的努力下,收益匪浅
10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4-5 21:57
所以不要随口向“政治正确”吐口水,我们华人是政治正确的受益者。
8 回复 法道济 2017-4-5 23:13
这段历史值得回顾。但目前的政治正确与种族歧视是两个概念。在种族上反对歧视,并不包括在政治正确的含义中,目前的政治正确是与种族歧视相反的命题,两者互不相干。比如黑人命值钱的口号,就不是种族歧视的问题,而是种族差异,黑人占犯罪的绝大部分,警察成为弱势,被强势的群体污蔑为种族歧视,以掩盖其犯罪猖獗,危害社会的实质。事情的本来面目得不到揭露,人们出于政治原因不能正常表达,这就是政治正确。它与种族歧视是两回事,种族歧视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是民主党长期执政带来的政治正确,人们不能自由表达,社会向畸形发展。
8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7-4-6 05:13
Lum---粵語是""林"
9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7-4-6 05:16
""政治正確"是奴化教育,亦是變相歧視
8 回复 tea2011 2017-4-6 07:47
好文,谢谢分享
8 回复 对牛弹琴 2017-4-6 10:39
我的一位同事(白人女士)告诉我,在1970 年代,她的大学室友是从香港来的。一天她们一起去当地(Carbondale,IL)的一家餐馆吃饭。餐馆的服务员告诉她,他们不能为有色人种服务。同事很生气说,她是我的朋友,我能来这吃饭,她就能。结果餐馆坚持说,你能她不能。同事只好带朋友去别的地方吃饭了。
6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04
舌尖上的世界: 谢谢!应当记住这段历史。
谢谢来访。了解历史会让人反思,受益匪浅。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06
fanlaifuqu: 谢谢回顾!
谢谢。历史不会重复,但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07
xqw63: 为先人们的努力喝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在先人的努力下,收益匪浅
前辈不易。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16
徐福男儿: 所以不要随口向“政治正确”吐口水,我们华人是政治正确的受益者。
”政治正确“是保护弱小族裔和群体免受歧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华裔和印度裔等是AA平权运动中在工作和就业方面最大的受益群体,而黑人那时尚未ready。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24
法道济: 这段历史值得回顾。但目前的政治正确与种族歧视是两个概念。在种族上反对歧视,并不包括在政治正确的含义中,目前的政治正确是与种族歧视相反的命题,两者互不相
先提出”政治正确“,才有可能去制止和限制种族歧视。至于滥用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也应该去纠正和限制。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26
來美六十年: Lum---粵語是""林"
谢了。我查了不少网上资料,就在林或卢之间拿不定主意。
7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31
來美六十年: ""政治正確"是奴化教育,亦是變相歧視
我个人认为“政治正确”当年为华裔等弱小群体带来许多直接的好处。
8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31
tea2011: 好文,谢谢分享
谢谢鼓励。
8 回复 洛游邮乐 2017-4-6 12:39
对牛弹琴: 我的一位同事(白人女士)告诉我,在1970 年代,她的大学室友是从香港来的。一天她们一起去当地(Carbondale,IL)的一家餐馆吃饭。餐馆的服务员告诉她,他们不
谢谢分享。的确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进步,了解过去的历史(其实也是不太长久之前的)非常有益。
7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7-4-7 00:09
洛游邮乐: 我个人认为“政治正确”当年为华裔等弱小群体带来许多直接的好处。
從前對華人有小惠.
可是現在對華人無助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7: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