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的读者 [2012/09]
- 怀念外婆 [2019/04]
- 守拙 [2015/05]
- 物质女人和精神女人 [2012/10]
- 爱德蒙顿非虚构文学节十周年庆典 [2017/05]
- 春节游历墨西哥 [2015/02]
- 也说中国的“剩女现象” [2012/10]
- 英伦之旅一——初到牛津(一) [2015/07]
- 要不要做全职太太 [2012/10]
- 中国好声音!(一) [2012/09]
- 英伦之旅一——初到牛津(二) [2015/07]
- 和孩子一起成长 [2015/01]
- 莫言演讲《悠着点,慢着点》 [2013/07]
- 人人都能当作家 [2014/09]
- Apple离我们而去了 [2016/07]
- 文学的意义——从莫言的《蛙》想到的 [2012/11]
- 我英文著作的中文书介:《重观中国:游记和跨文化理解》 [2016/11]
- 也说孤独 [2014/10]
- 英伦之旅——初到牛津(四) [2016/02]
- 女性的角色 [2012/07]
- 易经讲座纪实 [2015/05]
- 颜色和性格 [2012/07]
写作需要兴趣,也是一种坚持。如果有喜欢自己的读者,那是一种兴奋剂,会激发你的灵感,让你不断耕耘,乐此不疲。我两年前曾在倍可亲海外华人网贝壳村专栏以“水穿石”的网名发过一些博客小文章,很快有一些粉丝,但终究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没有坚持。再回过头来重操旧业,反倒觉得有些愧对那些读者的热情。可是,在我心中的一个角落,那个书写的欲望始终在执着地呼唤我,而且在我生命的这个阶段,它的呼声越发强烈起来,不再容我忽视它。
这个学期,除了在Concordia大学继续教英语文学和写作之外,我很幸运地被阿尔伯塔大学从事写作研究的Sargent教授邀请旁听她的研究生写作理论课程,为我2015年冬季学期在阿尔伯塔大学教大一写作研究课做准备。本以为写作理论枯燥乏味,可是第一节课就打破了我的偏见。一个好的作者,首先要放下一切关于对写作的顾虑和期待,让手中的笔或键盘上的手指自由地飞起来。不要怕你的文字不够优美,不要担心你的句子是否通顺,也不管你的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就是义无反顾地写。英文叫“inkshed”。这是让你的写作最贴近你的心灵。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心灵的艺术才是最富感染力的。这是写作的第一步。你如果能够不停地、自信地写,你写作的第一步就成功了。再下来才是修改、润色、交流、发表。
对于出生在一战时期的美国作家威廉•斯泰福(William Stafford)来说,作家并不是一个有话要说的人,而是一个找到了能让自己不断发现新东西的书写过程的人。就如一个画家总是能在绘画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增补和修改的地方,作者在笔耕不息的过程中,总能惊奇地发现,如果自己没有书写的状态,也许永远都不能发现,在某个时刻,在某种语境,突然会有某个奇特的想法。只要有语言这种工具,人人都可以写作。
写作的过程赋予作者创造力——而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能成为作家,这只是Conversations about Writing:Eavesdropping,Inkshedding, and Joining In (《关于写作的对话:聆听、书写和参与》,笔者译)中精选的许多关于写作方面的励志的小文章中的一篇。翻开这本书,你发现,它没有堆砌生涩难懂的理论术语,收集的短篇文章都是选自作家和研究写作的专家发表的一些关于写作心得和知识的专著。每一篇都生动形象,清晰易懂。读这本书,就好像你在和这些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作家和学者们对话,吸取他们的经验,聆听他们的教诲,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你很快就想跃跃欲试,因为你有语言这种表达的工具。
这是每周二晚连续三个小时的课程,但第一节课下来,我已经觉得饶有趣味。更难得的是,它又激发了我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的欲望,鼓励我通过不懈地耕耘,去收获和读者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