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今昔

作者:徐福男儿  于 2013-11-10 00:4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和重建|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39评论

读了沁霈兄的游记《问道青城山》,感觉写得极好。https://www.backchina.com/blog/334734/article-188512.html 很多照片,展示出一切建筑都是崭新的,一切景点都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讶异之余,倒也觉得有趣。

不禁忆及数十年前游青城山的往事。那时候,我还是刚毕业的小助教,我们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有一次寻师访友的机会,于是我便带着一批学生,陪伺我们的一位导师和师母,一同到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访学。川大宗教所是道教研究的重镇,他们强烈建议我们去青城山一游,便有了那次经历。

宗教意义上的道教发源于巴蜀,据说汉末创立五斗米道的张天师羽化于青城山,因此便得了道教发轫地的美名。青城天下幽,特色就在幽静。上世纪80年代初,旅游远没有今天那般兴旺,道山的幽静还是原汁原味。踏着青苔斑驳的石阶拾级而上,两侧不知名的大树将小径覆盖得绿荫荫的,清风徐来,夹杂了野草野花的香气,沁人心脾。道旁一条小溪,流水清澈见底,鹅卵石历历可数,水花潺潺地响着,直奔山下而去,不禁令人想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首古诗来。沿途没有游客,唯我们师生十数人慢慢行去,在山间鸟语与足下溪水之间,体会着那份超凡脱尘的清幽。再看看今天的青城山,登山路上游人如鲫,摩肩接踵,像煞走在上海南京东路百货公司的楼梯上,那又何必路远迢迢地来轧这个闹猛呢?

青城山并不高,大约半日,也就到了上清宫。宫观在文化革命中劫后幸存,但也已经破旧不堪,不复盛时风光了。我们的导师是当时全国有名的道教研究学者,川大宗教所或许也事先打了招呼,观内的道长们都郑重其事地出来接待。一位傅道长,据说是全国道教协会的副会长,曾接待过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到访,记得好像还有一张合影颇荣耀地挂着。另一位彭道长,亦是鹤发童颜,一看便是修行有年的高道。上清宫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道家菜,至今忆起,还是颇没出息地流口水。尤其记得其中一碗鸡肉,麻辣香鲜,口舌留香。看了沁霈兄的游记,介绍说青城山名菜有白果炖鸡,恐怕就是那一款了。

饭后大家聚在正厅,说是想同上海来的教授做一些学术交流。除了导师,我们几个年轻人根基还浅,在道教发源地的高道师徒面前,不禁有些忐忑起来,担忧着会不会出洋相。谁知落座开讲,不要说那些道教小师傅一言不发,便是傅、彭二位道长,在我们的导师面前,居然也期期艾艾,接不上话头。山顶风大,天色也渐渐暗下来,围坐在周边的道教小师傅们,个个木讷着脸,头顶绾的发髻被山风吹散着,在昏暗的灯光下飘拂,鬼影幢幢的,到令我们有些毛骨悚然起来。问起小师傅为何出家,有几个说是为了学道家的武艺;多数则回答是奉父母之命。原来青城山周围方圆数百里,均是道教信众,把孩子送来入教,也是本地的风气。

当天晚上,便留宿上清宫。松风飒飒,山涧淙淙,天地之间,唯此自然真籁,送人入梦。久居市廛尘嚣的我们这班俗人,难得有此一夜清福。

第二天揖别道长,从前山原道返回,再一次享受了那一份深绿的清幽。心里奇怪着这两位驰名巴蜀的高道,为什么在学问上如此不堪。忍不住请教导师,我们的老师是个非常厚道的学者,只是微笑,不置一词。当学生的也就不好再问下去。多少年后,我自己对道教稍有涉略之后,才慢慢悟出一些缘由来。

道教到了近现代,在宗教教义上的发展,与儒、佛二家远不可同日而语。儒家不必说了,作为历代王朝的思想正统,直至清末,传统的延续是从未断缺的。即便以佛教而言,近现代如虚云法师、弘一法师、园瑛法师、巨赞法师、吕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于佛理的阐明与发展均极有贡献。反观道教,除了陈撄宁先生而外,几乎找不出其他,难怪有式微零落之叹。但是拓开一层想,佛道二教,毕竟重在修行,教义的发展阐明,似在其次。像青城山的二位道长,又安知他们在修行上没有达致极高深的层次呢?能将教义解释得头头是道的学者,在心性的参悟和形体的修炼方面或许还不及他们呢!他们长居深山,在一尘不染的境界中荡涤心灵,炼养形体,凡夫俗子如我者,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他们呢?这样一想,便对两位高道又生出一份尊敬来,其中还附带着对天下之幽的青城山一份倾心吧。

从往事的追忆中回到现实,对今天金碧辉煌的青城山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那两个坐在世界遗产青城山招牌下的拖着辫子,提着烟筒的清人模特,浑身金光灿灿,想告诉人们昔日青城山,今朝摇钱树吗?这般恶俗的面相,岂不是辱没了青城山的道教先贤!名为世界遗产,可一切都是崭崭新的,亮晶晶的,遗产云者,到底在哪里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0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1 回复 看得开 2013-11-10 02:05
谢谢徐兄好文。补看漏读了沁霈兄的文。我觉得大陆用钱修复古宫,尽管金碧辉煌的容俗,总比花钱建上海那些"洋气"商场好。
我从来没有认识任何自认信道教的国人,直至闺女台湾裔的前男友。 据悉台湾许多有钱人都信道教。
3 回复 shen fuen 2013-11-10 03:30
道自从沦为教以后就无德了......
2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3-11-10 03:59
道可道,非常道:)

厚重儒雅,往返自如,妙笔灵动,青城指路。

“近现代如虚云法师、弘一法师、园瑛法师、巨赞法师、吕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于佛理的阐明与发展均极有贡献。反观道教,除了陈撄宁先生而外,几乎找不出其他,难怪有式微零落之叹。”  记下学习。

陈撄宁先生的仙学思想的大纲是:“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

之前看到一个修行感动的视频,很有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H-Iwa-LD0
6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3-11-10 05:38
徐福兄曾问道青城山,感悟两位道长木讷后反思,真的是有趣的事。很赞同徐福兄的分析。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长讷言,不正是[希言自然]的表象吗。你说“能将教义解释得头头是道的学者,在心性的参悟和形体的修炼方面或许还不及他们呢“,这的确有可能。按道家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他们长居深山,修心养性,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也许真的是大成若缺,需要那些敏捷的思辨有何益处。您的导师只是微笑,不置一词。写的极妙。这不也是得道高人之境界嘛。
3 回复 嘻哈:) 2013-11-10 09:47
小时暑假回成都的外婆家,常常会去爬青城山,那时的青城真可谓幽,如今也逃不出“金碧辉煌”
2 回复 月光明 2013-11-10 09:57
今非昔比,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啦。谢谢徐福的回忆
2 回复 月光明 2013-11-10 09:59
shen fuen: 道自从沦为教以后就无德了......
   此说有些道理,道家。。。道教。。。
3 回复 tea2011 2013-11-10 10:02
好文好回忆~~
2 回复 小小.. 2013-11-10 11:08
好文
3 回复 liuguang 2013-11-10 11:51
写得真好,正是你写的那些原因,我都不敢去青城山了,只怕一游之后热闹的不堪的旅游景点反而破环了心目中幽静的道教青城形象。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19
看得开: 谢谢徐兄好文。补看漏读了沁霈兄的文。我觉得大陆用钱修复古宫,尽管金碧辉煌的容俗,总比花钱建上海那些"洋气"商场好。
我从来没有认识任何自认信道教 ...
谢谢!您说得对,肯花一些钱修缮古迹,总还是算好滴。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20
shen fuen: 道自从沦为教以后就无德了......
复恩兄好。我觉得道教并非道家所创,因此在理论上总有点隔。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23
穿鞋的蜻蜓: 道可道,非常道:)

厚重儒雅,往返自如,妙笔灵动,青城指路。

“近现代如虚云法师、弘一法师、园瑛法师、巨赞法师、吕徵、熊十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 ...
多谢蜻蜓知己的评论。陈撄宁是位有科学思想的高道,所以对道教的发展独树一帜。可惜没有人能够继承发扬他的学说。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2
千年等一回: 徐福兄曾问道青城山,感悟两位道长木讷后反思,真的是有趣的事。很赞同徐福兄的分析。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长讷言,不正是[希言自然]的表象吗。你说 ...
千年兄好!这段往事,我一直觉得可以写出来聊聊。那些小道士们个个长得奇形怪状,夜晚咋见,真的有点吓势势。
道家与道教,本非一家,姓张的天师们拉着大旗当虎皮,谬托知己,把老庄拖来当祖宗。其实道教重在形体修炼,思想上并没有太高的追求。今天大家搞得很热门的,其实是道家的理论,那个自然是好东西。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3
嘻哈:): 小时暑假回成都的外婆家,常常会去爬青城山,那时的青城真可谓幽,如今也逃不出“金碧辉煌”
原来嘻哈妹妹是半个川妹子?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4
月光明: 今非昔比,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啦。谢谢徐福的回忆
谢谢。今天有钱了,古迹都跟着辉煌起来。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4
tea2011: 好文好回忆~~
谢谢茗妹妹夸奖,去过青城山么?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5
小小..: 好文
小小好。谢谢夸奖。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1-10 14:36
liuguang: 写得真好,正是你写的那些原因,我都不敢去青城山了,只怕一游之后热闹的不堪的旅游景点反而破环了心目中幽静的道教青城形象。 ...
挑个不是旅游旺季的时候去吧,也许还能领略一些原来的幽静。
3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3-11-10 19:42
徐福男儿: 多谢蜻蜓知己的评论。陈撄宁是位有科学思想的高道,所以对道教的发展独树一帜。可惜没有人能够继承发扬他的学说。 ...
谢谢徐师介绍,国内的环境,不容大家生存。可能道教本身也因旁杂玄虚,好的重内省修炼,轻教化抚慰,离群索居,只求成仙;差的或装神弄鬼,或俗不可耐,肉成道身,欲成道行,难以服善众。巨变时代,定有追寻得道之人。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05: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