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网站文明:学点(西方)礼仪

作者:rebel  于 2009-10-6 04: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6评论

关键词:


初来美国的中国人在他们的观感中总会提到,美国人(特别是南方和小地方的美国人)怎么那么客气啊,不认识的人从对面走过,都要点头打个招呼,老幼无欺,“中外”同礼,令人倍感“人间”的温暖(生物学上,“点头打招呼”确实是人与动物诸多不同点中的一点)。又有说中国人来美国后也很快学会了“点头打招呼”,说明我们也并不缺少礼仪的细胞 (当然我们自古是礼仪之邦),但又说是有一个局限,就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点头打招呼”做得比较好,对本国同胞做得差,有专家对此还做了一番研究。

本人初来乍到这个俱乐部,我的观感如何?答案是:超过了我的预期。不少同胞伸出了友谊的手, 热情招呼; 因为不熟悉,我有一些初级的技术问题,提了出来,网友看到了,给与解答,有的网友甚至主动提建议帮你。要知道这些并不容易做到:不认识你,又不是面对面遭遇不好意思,干嘛要理睬你?所以网上无名交流是真正检验和考验一个人文明礼貌素养的地方。我的初步观感是,这个俱乐部不缺文明礼貌的中国人。

但是恕我大胆也提两条意见。第一,“点头打招呼”助人为乐的精神似乎仍需加强。本人在“小字报”上提问求教,“‘情回中国’在版面的什么地方?”无人理睬。如果这是一个傻问题,既然人家认真提出,那就告诉人家, “嗨,那是一个傻问题”。如果能解惑,顺便告诉人家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那就更有礼了。我知道网络交流创造的一个美丽,是毫不相识的陌生人说起话来了,成为了短期的或常久的朋友。有不少“问答”服务网站,陌生人问,陌生人答,全凭热心或公益心和兴趣,没有报酬。这些“小事”,不是Mother Teresa 而是你我这些普通人在做,闪耀着人性的美丽。这个世界因为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变得温暖可爱, 值得这一生走一趟。

第二,与第一是相关的,那就是不要把网站只当作免费约会私人朋友的地方。会会私人朋友, 拉拉友谊,捧个场,问个好,当一下谁的粉丝,甚至“打情骂俏”几句,这不是罪恶,更无伤大雅,我能看到这个东西的不可避免性,甚至必要性。但是,要使网站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交流平台,你要想着对所有读者有所贡献,贡献你的见解,贡献你的才能,分享你的有意义的经验和感受。当然不是你写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是不朽的经典大作,但最好是经过思考的,能够读得出来的东西。有人很可能会说,这是 freedom of speech” 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管得着吗?你是谁呀?为什么要听你的?我可真是“谁”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此刻在网上跟人交流的陌生人,可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明天我就云游他处你再也见不到了。我是谁无所谓,我只是说说我此刻的个人意见而已。

顺便说说另一条个人意见:尽量减少“转贴”,和剪裁别人的,或取自词/字典里的东西。我理解有时候别人的话很好地传达了你的心声,你想让网友也知道。但是非原创的东西读起来味同嚼蜡,再说网络这么发达,你能得到的东西,别人也能查到。

还有就是要排除门户之见,地方偏见, 山头主义,希望能心胸开阔些,“任人唯贤”,海纳百川,容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有“一字之师”的气度和雅量,人都出国了,眼界胸怀应该是宽阔了,我们特别应该做到这一些, 不是么?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听某些人说的话,不看某些人写的文章 (话说回来,人家也不一定在乎你听不听看不看;写个人博克我的一个观点是,这与其说是写给别人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看的--因为如此,一个读者不算少,一亿读者不算多),你也可以看了以后反驳或进行抵制等等,但当你这么做得时候,最好讲出点道理来让别人也听一听,或者至少要有礼貌。鲁迅说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辱骂和恐吓更是失礼。现在人们总是说,你瞧人家西方人文明啊,礼貌教养好。其实谁都知道中国人以前是非常讲文明礼貌的,打躬作揖,你请我请,用语多么斯文,即使一般草民百姓好象也是如此,所以那时候的中国人称人家为“蛮夷”,意思是我们是文明人。我们本不必向人家学,只需继承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便是。这是为什么我在本文题目上将“西方”两字打括弧。

有人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把事情搞坏了,可是文革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再说我观察到的“欠文明现象”也波及到港台中国人和老土地海外华人。也有人认为是出国以后中国人反而变得自私冷漠不善良了,或心态变坏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好多地方你的确能感觉得到坏心态的存在。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生活愉快,让我们努力克服坏心态,保持一个好心态吧。

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1 回复 snortbsd 2009-10-6 04:39
the problem is that i don't get return when i say hello or smile to chinese.

actually i didn't get return when i did smile and said hellos people i encountered on the streets in parts of europe. just different cultures...
0 回复 rebel 2009-10-6 04:41
snortbsd: the problem is that i don't get return when i say hello or smile to chinese.

actually i didn't get return when i did smile and said hellos people i
That's too bad, indeed. I feel your pain.
0 回复 snortbsd 2009-10-6 04:44
rebel: That's too bad, indeed. I feel your pain.
pain?

hmm, i must be very sensitive...

thanks for telling me that...
1 回复 rebel 2009-10-6 05:03
snortbsd: pain?hmm, i must be very sensitive...thanks for telling me that...
How about just say "feeling"--I feel your "feeling."
0 回复 snortbsd 2009-10-6 05:12
rebel: How about just say "feeling"--I feel your "feeling."
..., you just feel exactly what i felt...
1 回复 brainwasher 2009-10-6 05:16
都是好建议。这个网站比别的要好得多。
1 回复 Giada 2009-10-6 05:45
借贵地问个问题,要真有初级技术问题,到哪里去问?
1 回复 xqw63 2009-10-6 05:45
一厢情愿
比没有的好
1 回复 rebel 2009-10-6 06:48
xqw63: 一厢情愿
比没有的好
有教无类
比哼一声“孺子不可教也”而不教好--君以为然否?
0 回复 rebel 2009-10-6 06:50
Giada: 借贵地问个问题,要真有初级技术问题,到哪里去问?
我也有此一问。
0 回复 xqw63 2009-10-6 09:50
rebel: 有教无类
比哼一声“孺子不可教也”而不教好--君以为然否?
绝对是这样
1 回复 yulinw 2009-10-6 10:22
理论上是这么回事,实际不全是这么回事。
1 回复 rebel 2009-10-6 11:50
yulinw: 理论上是这么回事,实际不全是这么回事。
yulinw君,我想每位有识之士和有良好愿望的人,可以来个“从我做起”。
0 回复 yulinw 2009-10-6 11:53
rebel: yulinw君,我想每位有识之士和有良好愿望的人,可以来个“从我做起”。
是,在西方长的孩子都做得不错,向他们学习。
0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09-10-6 12:18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三十年代中國“新生活運動”口號之一。當日青年人都盡量實行此運動各原則。口號共十二絛。
1 回复 rebel 2009-10-7 08:00
从您这儿学了一条重要的历史知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4 09: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