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评《红楼梦》(8)

作者:lixixing  于 2009-10-12 15: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中华文化|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关键词:

 

毛泽东读评《红楼梦》

---“《红楼梦》写的是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8)毛泽东批注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50年代,或者说在这之前,毛泽东对《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关心,对俞平伯“红学”观点的关注,并非是只是读了《文艺报》和《光明日报》的编者按与两报转载的李、蓝的批评俞平伯的文章。笔者知道,在毛泽东阅读批注过的图书中,至少还有三种研究《红楼梦》著作。这三种著作是:

    《红楼梦辨》俞平伯著,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版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
    《论<红楼梦>》何其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这三种研究《红楼梦》的著作,毛泽东圈划和批注都比较多。特别是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毛泽东读得很仔细。差不多从头到尾都有批注、圈划,不少地方,除批注、划道道外,还划上了问号。后来,笔者在整理图书工作中,有意识数了一下,他在这本书上划的问号一共有50多个。这部书原是平装本,比较厚,他看起来很不方便。身边的同志根据他的要求和以往的做法,就将这部原一大厚本,重新改装成四小本。封面都用牛皮纸包起来。这部《红楼梦辨》,毛泽东批注、圈划的情形是怎样的呢?这里笔者向读者简略地介绍如下。
重新改装本第一册,包括原书的:

    顾序
    引论
    上卷
    (一)论读书底不可能
    (二)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
    (三)高鹗续书底依据
    重新改装本第二册,包括原书的:

    上卷
    (四)后四十回底批评
    (五)高本戚本大体的比较

    中卷
    (六)作者底态度
    (七)《红楼梦》底风格

    重新改装本第三册,包括原书的:

    中卷
    (八)《红楼梦》底年表
    (九)《红楼梦》底地点问题
    (十)八十回后底《红楼梦》
    (十一)论秦可卿之死(附录)

    重新改装本第四册,包括原书的:

    下卷
    (十二)后三十回的《红楼梦》
    (十三)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
    (十四)《读红楼梦杂记》选粹(附录)
     (十五)唐六如与林黛玉(附录)
     (十六)记《红楼复梦》(附录)
     (十七)劄记十则(附录)

     毛泽东读得最多、批划最多的是重新改装本第二册。这里笔者就着重介绍这一册的批注和圈划情况。这一册的封面上,毛泽东的批注文字是:

        错误思想集中在本册第六、第七两节

    毛泽东为什么说《红楼梦辨》的“错误思想集中在本册第六、第七两节”呢?我们还是先看毛泽东在本书“第六、第七节”上的批划情况吧。本书第六节标题是“作者底态度”,就在这一节的第5页上,作者俞平伯写了这样一句话:“《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底一生历史和书中宝玉底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毛泽东在“是感叹自己身世的”8个字旁边粗粗地划了一竖道,在坚道旁边还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第7页,在“一切叙述情事,皆只是画工底后衬,戏台上底背景,并不占最重要的位置”这句话旁边也划上了竖道,在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天头上,毛泽东也用铅笔划了一个大问号。第8页开头的一句“《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毛泽东在“是情场忏悔而作的”这句话旁边也用铅笔划上了竖道,而且还划上了问号。第9页“或由于往日欢情悉已变灭、穷愁孤苦不可自聊,所以到年近半百才出了家”这一段文字旁边也粗粗地划上了道道,与这段文字相对应的天头上,也划了一个问号。第12页倒数第2行“雪芹是要为十二钗作传”呢?“为十二钗作传”这6个字旁边,毛泽东用铅笔先划了一竖道,后又划了一个问号。第15页,“因此凡他们以为是宝钗一党的人——如袭人、凤姐、王夫人之类——作者都痛恨不置的。”毛泽东不赞成俞平伯的这种看法,在相对文字的天头上划上了一个问号。第15页:“既曰惋惜,当然与痛骂有些不同罢。这是雪芹不肯痛骂宝钗的一个铁证。”俞平伯的这段话,特别是前面的“痛骂”和后面的“这是雪芹不肯痛骂宝钗的一个铁证”的说法,毛泽东是不赞同的,在文字旁边都划上了问号。第16页:“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这一句话中的“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10个字旁,毛泽东都划上了竖道,划上了问号。第17—18页:“既以为是人家底事情,贬斥讪谤自然是或有的;但若知道这是他自己底事情,即便有这类的事,亦很应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啊。”这一段话旁边,毛泽东除划上道道外,也划上了问号。第18页,作者还写了这样一句话:“从后四十回看,宝钗、袭人、凤姐,都是极阴毒并且讨厌的。”毛泽东在这句话旁边,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第七节“《红楼梦》底风格”。这一节,毛泽东划的问号更多。有的一页上,就划了七八个问号。如果说一个问号,是表示毛泽东对原著的一个疑问,或者是毛泽东认为的一个错误之处,那么,这一节中毛泽东有疑问的,或者认为有错误的地方,就有30多处。这里笔者仅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几处。
    就在这一节的开头,也就是这本书第21—22页,作者俞平伯写道:“平心看来,《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底位置是不很高的。这一类小说,和一切中国底文学——诗,词,曲,——在一个平面上。这类文学底特色,至多不过是个人身世性格底反映。”毛泽东读了这一小段话之后,在“位置是不很高的”7个字旁划了两条粗道,然后又划了个大大的问号。显然,作者对《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的评价与毛泽东本人对《红楼梦》的极高评价: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等是相悖的。所以他在这7个字旁又划道道,又划问号,表明他不赞成作者的评价的心理倾向。对这一小段的最后一句“不过是个人身世性格底反映”的评价,与毛泽东的评价:“《红楼梦》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红楼梦》写的是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等也是相悖的。所以,毛泽东在这12个字旁除划了粗粗的道道外,还连续划了两个问号,表明他对作者的评价是极不赞成的。
    接着上述的这一小段,作者对《红楼梦》的一些评价,如:“不能脱去东方思想底窠臼;不过因为旧欢难拾,身世飘零,悔恨无从,付诸一哭,于是发而为文章,以自怨自解。其用亦不过破闷醒目,避世消愁而已。”《红楼梦》的性质“亦与中国式的闲书相似,不得入于近代文学之林”等等,这些评价,毛泽东也都用铅笔划上了粗粗的道道和问号。在这一节的第29页,作者写道:“《红楼梦》底篇章结构,因拘束于事实,所以不能称心为好;……凡中国自来底小说,都是俳优文学”,毛泽东对“拘束于事实”、“凡中国自来底小说,都是俳优文学”等的看法,都划上了竖道和问号。对“都是”两个字,毛泽东大概是认为作者说得太绝对了,所以,他在这两个字旁又单独划了一竖道和一个问号。
    第32页,作者写的一大段话:“《红楼梦》开罪于一般读者底地方很多,最大的却有两点:(1)社会上最喜欢有相反的对照。戏台上有一个红面孔,必跟着个黑面孔来陪他。所谓‘一脸之红荣于华袞,一鼻之白严于斧钺。’在小说上必有一个忠臣,一个奸臣;一个风流儒雅的美公子,一个十不全的傻大爷;如此等等,不可胜计。⋯⋯雪芹先生于是狠狠的对他们开了一下玩笑。《红楼梦》底人物,我已说过都是平凡的。”从批划的几种符号来看,毛泽东对作者的这一段对《红楼梦》的看法是不赞成的。就在这一大段后边,作者还有一些看法和观点,如认为贾宝玉“不是社会上所赞美的正人”,“十二钗都有才有貌,但却没有一个是三从四德的女子;并且此短彼长,竟无从下一个满意的比较褒贬。”毛泽东在这些看法的文字旁边都划上了竖道道和问号。
    第38页,作者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还引了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一书中的两句话:“《红楼梦》所记皆闺房儿女之语……何所谓毁?何所谓谤?”毛泽东在“怨而不怒”和“何所谓毁?何所谓谤?”文字旁,都划了竖道和问号。笔者根据批划的种种符号来分析,毛泽东对作者的这一观点是不赞成的。
    第六、第七两节,毛泽东划问号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毛泽东说,俞平伯著的《红楼梦辨》的“错误思想,集中在本册第六、七两节”。划问号的地方,是不是就是作者“错误思想”表现的地方呢?当然这还是可
以继续探讨的。毛泽东的批注,也可以说是一家之言。学术研究是允许有不同看法的。红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新旧红学家的不同观点。所以,对毛泽东的看法自然是可以继续讨论的。除第六、第七两节外,后面各节,毛泽东也作了不少的圈划。这里,笔者仅向读者介绍如下的两处:
    第十节“八十回后的《红楼梦》”。第116页,原著作者写有这样一段话:
    “这个一年前的困难光景,到现在还是依然。宝钗底结局究竟原本是应当如何的,我可以说是无所知。依八十回底大势推测,宝钗似乎终于和宝玉成婚。但后来文情,有无局面突变这类事情发现,实在不能悬想。因为突变是没有线索可寻的。若线索分明,便不成为突变了。我想,如婚事将成,而局面突变,在文章上也是一格;但不知道八十回后有这么一回事吗?”
    这一段话,原著上共有5行。就在这段话的上方,毛泽东划了一个大问号,在5行的顶部,还画了一粗横线。这段话中的“因为突变是没有线索可寻的,若结索分明,便不成为突变了”一句旁边,毛泽东还划了一条粗粗的波浪线,句尾还划了一个大圈。问号、横线、浪线及圈圈等,都表明毛泽东对作者的说法,是不怎么赞成的,至少是有疑问的。
    俞平伯著的这本《红楼梦辨》,最后的附录,毛泽东也都看得很细。附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似乎隐隐说前书(指《记红楼复梦》——笔者注)是‘寓意讥人’,是有‘违碍忌讳字句’的,虽不明说,却在对面含有这类的意思。这也可谓是妙解。可见《红楼梦》行世以后,便发生许多胡乱的解释,在那妄庸人底心里,不过没有什么‘索隐’‘释真’这些大作罢了。”
    这一段文字,毛泽东读后,每一行都用铅笔划上了道道。这段话原书一共4行,在4行的顶部,还划了一横线。横线上还划了一个大问号。这问号、道道,与前面的意思一样,至少是说明毛泽东对作者的这种说法是不赞同的。
    《红楼梦辨》这部书,毛泽东批划的地方还有许多,笔者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红楼梦辨》是1923年出版的。1954年3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同工作人员谈话时说,多年来,很多人研究《红楼梦》,并没有真懂。它是讲阶级斗争的。(张仙朋:《为了人民……》,《当代》1979年第2期)陈秉忱曾对笔者说过,50年代年,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曾把精装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一本重新改装过。(去掉精装本硬皮,把原一册分装成3册或4册,加上牛皮纸封面——笔者注)《红楼梦辨》的改装本式样,与此也差不多。所以,笔者认为《红楼梦辨》改装本可能也是在那个时候。毛泽东批注的字迹,也像似50年代写的。根据这些情况,毛泽东批读《红楼梦辨》的时间,笔者认为,是否应当在50年后期以前。因为在这以前,毛泽东已经批读过《红楼梦辨》和其他有关的研究、评论《红楼梦》的著作,对《红楼梦》一直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当他看到1954年山东大学《文史哲》月刊第9 期和10月10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吻合自己红学观点的李希凡、蓝翎的文章就很有兴趣。并由此于1954年10月16日给中央政治局同志和其他有关同志,写了上面已经提到的那封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这封信一开始就肯定李、蓝两位青年作者的文章,“是三十多年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1 回复 putongren10 2009-10-13 07:23
sf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08: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